【門窗幕墻網】當前,我國正在推進建立城鎮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并以上述“三項制度”來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專家表示,此舉有助于完善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基礎制度,進一步提高房屋安全監管水平,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正在進行“三項制度”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
建立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機制
我們居住的房屋,有很多已經進入“中老年”。就像人需要定期體檢,發現身體問題應及時到醫院救治一樣,我們對房屋也應該進行定期體檢,目的在于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確保房屋使用安全。即使是現在還“年輕”的房屋,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老房子,安全隱患逐年增加。
近些年發生的房屋倒塌事故,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重大損失,給我們敲響警鐘。如果這些倒塌房屋在此前能夠接受體檢,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這些令人痛心的事故可能不會發生。“無體檢,不更新。”我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應該把確保建筑、設施、房屋等的使用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實施城市更新前,首先應該進行城市體檢和房屋體檢,排查安全隱患,及時維護和修繕。
房屋體檢是通過資料核查、現場檢測和分析驗算等,對既有房屋的安全性能進行綜合評估的活動。房屋體檢該如何進行?
業內專家表示,針對不同建成年代和功能用途的房屋,房屋體檢的要求會有所不同。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人員密集場所房屋建筑和經營性自建房,比如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等,房屋體檢的要求應該更高。年代越久遠的房屋,體檢的頻次應該越高。對于更容易出現安全隱患的房屋,房屋體檢更重要。房屋體檢應該由具備相應技術條件和技術能力的機構實施。
一些城市積極探索推進房屋定期體檢。廈門市住房和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廈門市積極探索先巡檢再體檢的辦法,實行房屋結構安全網格化定期巡檢機制,分類開展房屋月度常規巡檢、年度專業巡檢,視情況開展專項巡檢。全覆蓋巡檢能夠為房屋體檢收集房屋現狀信息、篩選體檢對象。巡檢后,由房屋安全體檢信息化管理系統生成待體檢清單,并督促安全責任人委托專業機構進行房屋安全體檢。
寧波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寧波市計劃先對城鎮開發邊界內的老舊多業主住宅開展全面體檢,后續逐步擴大至公共建筑和經營性自建房。目前已完成《寧波市房屋體檢技術導則(初稿)》起草,結合當地特點,增設臺風前后房屋安全、軟土地基安全等特色體檢指標內容。
為房屋維修保養提供資金
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是進入城市更新時期后,堅持人民至上,努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加強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既管基礎,又管長遠。
近來,關于房屋養老金的資金來源引發公眾關注。對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房屋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就是業主繳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繳存按現行規定執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通常在居民購房時已經繳存。因此,房屋養老金的個人賬戶可以直接建立,居民不需要再針對房屋養老金的個人賬戶額外繳費。
公共賬戶資金是城市政府房屋安全專項資金或應急準備金,是政府在履行房屋安全管理基本公共服務職責時的支出。按照“取之于房、用之于房”“不增加個人負擔、不減損個人權益”的原則,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由政府負責建立,從試點城市看,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一點、土地出讓金歸集一些等方式籌集,目的是建立穩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資金渠道,不需要居民額外繳費,不會增加個人負擔。
房屋養老金用在哪些方面?有關負責人介紹,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資金共同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個人賬戶資金按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規定,專項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后的維修、更新、改造。公共賬戶資金主要用于房屋體檢和保險等支出。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尹飛認為,房屋養老金制度建設的重點是公共賬戶。我國存量房屋的安全隱患日漸突出,房屋安全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建立公共賬戶,就是為了維護公共安全,為了保底線、保應急、保長遠,為了在發生區域性事故未遂先兆或者不特定房屋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對相關房屋提供體檢、安全監測等公共服務,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保障業主的人身財產安全以及公共安全。
江蘇徐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徐州市積極推進房屋養老金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建立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和個人賬戶。公共賬戶資金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個人賬戶為業主交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試點區域的養老金個人賬戶也已經建立,共涉及小區242個。
以市場化手段保障房屋安全
建立房屋保險制度,有助于全方位保障正常使用、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影響下的房屋質量安全。
當新建房屋投保新建房屋質量保險時,能夠對房屋建成后一定期限內地基、主體結構、保溫防水、設備管線、裝修工程等質量問題提供保障。據了解,新建房屋質量保險通常由建設單位投保,既有房屋則可以投保既有房屋安全保險。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海市推行城鎮房屋安全保險制度,分為既有房屋安全保險和新建房屋質量保險。既有房屋安全保險包括主險和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主體結構整體或局部倒塌造成的房屋損失、臨時受災安置費用、人員傷亡補償等。新建房屋質量保險為現行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同時鼓勵繼續購買保溫和防水工程保險。還將研究住宅房屋外墻及附屬構件高墜隱患和電梯、消防設施安全引入保險機制的可行性。
在過去,為確保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主要通過行政手段加強監管,壓實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參建方責任。而引入房屋保險機制后,保險機構成為以商業化和市場機制保障工程質量和房屋安全的獨特力量,有助于通過市場化手段創新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方式。為了避免房屋出現滲漏、開裂等質量多發問題甚至倒塌等安全事故進而支付大額賠償金,保險機構有充足的動力加強承保的新建工程質量風險管控,以及既有房屋的日常巡查和安全監測。在實踐中,一些保險機構會拿出保費中一定比例的金額,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定期針對被保險房屋進行安全監測,客觀上對確保房屋安全使用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市實施風險減量管理。推動保險機構組建專業服務團隊和專家庫,委托第三方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區分不同階段不同險種,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落實工程質量安全巡查、房屋體檢、安全動態監測、幕墻安全檢查等全方位安全保障,實現隱患發現、判識和管控的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推進房屋體檢、養老金、保險三項制度建設,應進一步落實安全責任,包括落實房屋使用安全各方責任,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明確有關部門監管責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提升城市安全韌性要依靠制度創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加快推進房屋體檢、養老金、保險三項制度建設,總結各地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不斷完善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基礎制度,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