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作為第一大有色金屬產業,我國鋁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但鋁資源供給不足、節能降碳壓力增大等問題日益凸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全面部署未來3年鋁產業發展重點任務。
“當前,中國鋁產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行業發展的重心和任務發生了轉變,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表示,《實施方案》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引導、規范和推動鋁行業高質量發展,為打造更加可持續發展的鋁產業鏈,建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產業發展體系提供了重要指引。
強化科技創新能力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鋁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2024年我國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材和再生鋁產量保持世界首位,分別約為8500萬噸、4400萬噸、4950萬噸和1050萬噸。
鋁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首創石灰拜耳法、選礦拜耳法等氧化鋁生產技術,建成全球最大單條氧化鋁生產線,鎵、鋰、鐵等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領先,電解鋁綜合交流電耗較2020年約下降2%,500kA及以上電解槽產能占比約45%。
但是,我國鋁產業創新發展機制尚不完善,低碳冶煉、赤泥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亟待突破,高強高韌鋁合金等高端應用材料供給能力不足,亟需完善鋁產業創新平臺,加強關鍵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加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葛紅林表示,為進一步鞏固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培育鋁產業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強化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重點圍繞節能降耗、新型鋁合金制備、再生鋁保級利用等方向開展工作,持續提升產業創新發展水平。同時,要提升產品高端化供給水平,重點圍繞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高端需求開展研究,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
在強化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上,《實施方案》還要求,支持鋁行業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下游重點企業等構建創新聯合體和產業創新聯盟,研究建立鋁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支持鋁行業生產應用、測試評價、中試等相關創新平臺建設,培育一批產業工人、技術骨干、創新團隊。
企業是產業創新主體。“中鋁集團已形成有效推進科技創新的成套策略,圍繞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先進能源、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重大需求,開展新一代高端先進材料、前沿性顛覆性制備技術、首臺套首版次重大裝備與軟件開發。汽車板用鋁市場占有量穩居國內第一,飛機主結構鋁材國產化率大幅提升。”中鋁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段向東說。
他表示,按照《實施方案》,中鋁集團將加強中央企業高端有色金屬材料創新聯合體上下游協同,加快推動攻克新一代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領域高性能鋁合金、高純超細特種材料等關鍵技術難題,著力打造鋁合金超大寬幅厚板、異形環件、精密模鍛件、絲材、高純鋁、高性能氧化鋁等標志性產品,加快推動我國高端鋁基材料的迭代發展。
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6款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變形鋁合金和鑄造鋁合金,開展“赤泥減排與綜合利用技術與產業化應用”“新型高強韌鋁合金材料開發與制備技術”等多項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應用,正在籌建濱州鋁產業先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
“我們將繼續致力于開發航空航天、海洋船舶、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用高強韌、耐腐蝕高端鋁合金材料,進一步強化國產高端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稱。
加快綠色低碳步伐
在全球經濟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綠色低碳已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不過,就鋁產業而言,綠色發展壓力依然較大。節能減排降耗面臨技術瓶頸,用電結構還需優化,清潔能源應用比例有待進一步提升,亟需加快工藝技術及裝備改造升級,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實施方案》提出,要推進節能降碳改造,鼓勵鋁液直供鋁材加工模式,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加快推進鋁行業綠色化發展。綜合運用環保、節能、安全、技術、質量等手段,依法依規退出和處置落后產能。引導企業和園區加強環保績效管理,提升園區企業環保績效等級,建設一批綠色礦山、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打造一批減污降碳協同標桿企業。
“當前南山鋁業堅持綠色發展,構建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綠色能源體系。同時,以‘鋁產業鏈綠色減碳’為方向,大力發展建設園區內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淘汰落后的電解鋁產能,以保級回收的再生鋁替代火電鋁。”山東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呂正風說。
他表示,南山鋁業將繼續在再生鋁應用技術儲備方面加大研發力度,在合金設計和保級利用上爭取更先進水平。繼續擴大再生鋁產能,推動鋁產業鏈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將綠色理念全面納入企業發展戰略體系。“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加強環保治理。”張波表示,公司將持續推進能源結構綠色化轉型,通過“風、光、水、儲、林”協同并用,努力打造低碳鋁生產的“世界標桿”。
推進數智深度應用
數智化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必然趨勢,也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要推進數智化技術在礦山建設、氧化鋁和電解鋁生產管控和鋁加工生產線自動化控制等場景的全面應用。”葛紅林表示,《實施方案》的落實,為鋁工業的數智化發展提供了具體路徑。
針對我國鋁產業鏈部分關鍵環節的生產工藝機理模型建模難度大,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應用不足,亟需加快推進數字技術應用的問題,《實施方案》提出,構建鋁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推進數字化技術在鋁礦山、冶煉、加工等全產業鏈的深度應用;打造面向鋁行業的關鍵設備故障解決、生產過程控制、安全環保智能管理、質量監測等人工智能(AI)模型,促進AI技術與資源勘探、采選冶、材料制備等環節深度融合應用。
數智化技術正重塑傳統產業鏈供應鏈的各環節和流程。為此,中鋁集團已成立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應用實施指揮部,建成中鋁集團自主可控的云數據中心和AI算力中心,發布我國有色領域首個人工智能“坤安”大模型;聚焦智慧運營、智慧管理、智能工廠建設,打造了18個示范應用場景。
段向東表示,未來中鋁集團將拓展提升“坤安”底座能力,深入推進“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與DeepSeek融合應用,深化大模型在有色金屬領域特別是礦山、冶煉、加工等生產場景,以及新材料等科技研發場景中的應用,持續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打造高水平、標志性智能工廠、智慧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