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涂企,會想到華潤,而說到華潤,免不了要問一下的,你到底是姓社還是姓資!按照我們普通人士的理解,被收購的肯定就是姓資的了,就不屬于我們自己人了,但華潤的回應是:作為中國涂料企業的優良品牌的代表之一,華潤涂料仍將一如既往努力地為促進中國涂料行業 的健康發展盡自己微薄之力。作為在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因此,不論國際合作進展如何、結果如何,我們始終不會忘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及為振興民族涂料業 所應盡的義務,華潤涂料將永遠立足于祖國,為中國涂料業的發展、為廣大消費者使用更先進、更有效、更環保的涂料產品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忽如一夜春風來,華潤似乎里外不是人,既舍不得民族涂料名頭,又想沾點洋氣,來點洋錢與洋技術!在這種矛盾心理中,華潤完成了被收購,一下子處在了浪尖當中。民營廣東華潤涂料有限公司,始建于1991年,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高檔家具涂料、水性涂料、建筑裝飾裝修涂料和膠粘劑等系列產品的集團化企業。2000年,“華潤”商標被認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2003年初,華潤涂料成為首批獲得“產品質量國家免檢”榮譽的涂料企業 之一;2005年被評為中國名牌。多年來華潤涂料一直是中國涂料行業的領跑者,民用涂料行業公推本土第一品牌。
正是因為華潤位列本土民用涂料行業第一的位置,所以華潤早已成為本土企業的眾矢之的;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華潤位列這個第一的位置,必然被市場推向肩負起民族品牌建設的重任,所以在戰略上,其必然要面對立邦、大寶等外資企業的巨大壓力。不難看出,華潤最真實的狀況是前有強敵后有追兵。華潤的被收購,與其說是投敵叛國,不如說是企業的發展需求。家黃少東在其《假如華潤被外資收購》提到,華潤這些年來在與立邦的較量中未落明顯下風靠的只是暫時的市場環境機遇,并非說明具備了與跨國企業同臺競技的實力,我想這一點華潤應當很清楚,而且華潤的作風向來低調而務實,并不像個別所謂倡導人性和務實的企業,卻做秀般在嘴巴上整天叫嚷著與洋品牌比高低。華潤很清醒——雖然立邦等跨國公司肯定也有屬于自己的“短板”,但按華潤目前的實力和狀態,再這么拼下去是撐不了幾年的。因為在綜合實力的比拼上,民營的華潤與跨國的立邦等企業差距太大。
因此,被收購以來,華潤一直就糾纏在姓社還是姓資中,在經過長達五年的折騰和探索前提下,華潤最終似乎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現在的華潤真可謂是不只名利雙收:股東們既受利匪淺,企業又保住了第一的名份,還為繼續保證該名份與明確和堅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充實了資本與信心,還進一步的引進了所謂國外的先進涂料技術。可以說現在的華潤是在陣陣“竊喜”中大步前進。由于外資的并購參與,使得華潤的股權配置朝著更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健康方向變化,使得華潤已經有了“一個準”。從行業的競爭態勢及企業的發展角度而言,對于華潤的這個“準”,我們應當更多的感到慶幸而非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