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承載文化,木門可以抒發主人情懷。當市場上眾多木門企業都在一味地抄襲、標榜簡約時尚風格之際,伯藝木門卻在倡導弘揚“門道文化”,讓木門擁有更多內涵。總經理王顯年紀不大,卻很有遠見卓識,10多年前靠經營裝飾公司門店淘得第一桶金之后,決然放棄家裝轉行木門行業,只因看到“家裝要工廠化”這一政策導向及千軍萬馬的木門行業無龍頭這一市場機會。別人在抄襲、模仿,他卻獨自專研市場需求,因而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伯藝木門像一匹黑馬馳騁于沙場之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尤其是對伯藝品牌的準確定位和對員工的巧妙運用,給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只做有文化內涵的木門”的王顯,正帶著與他分享成果的團隊,讓“伯藝”品牌在“廣博的藝術道路上”走得越來越精彩。看路、定位、分享,就是伯藝木門殺出重圍的三大秘密武器。
看路:認清行業發展方向
當記者在位于十里河橋西北角的伯藝木門門道文化館內見到總經理王顯時有些意外,這樣一個極富中國古典文化韻味的品牌和展廳背后的操作人竟然如此年輕、笑起來有一點天真無邪。21歲當老板經營裝飾公司門店,每年有二三十萬元的收入,十幾年前的王顯已經小有成就,但這些在他看來并不值得大書特書,相反,他覺得那樣的日子過得太累。“2004年,市建委發文,主張家庭裝修工廠化,這讓我看到了木門背后的商機,馬上下定決心自建工廠,給家裝公司配套生產。”
王顯對政策導向十分敏感,決心做工廠后,立刻就在通州買了兩畝地,籌建了一個擁有七八個工人的小型木作工廠。“那個時候工廠規模還很小,主要目的是給自己的家裝公司配套生產,做一些展柜、配套門等。”經過一年多時間發展,王顯明顯感覺到木作產品市場比家裝市場空間大,隨即下定決心放棄家裝業,全力以赴做木門。“當時,沒有給自己留一點后路,完全把家裝放棄了,有單子也不接,全心撲在木門上。”
一戶裝修一般需要5套門,平均每套2000元,總價就是1萬元,沒有哪一項主材價格比木門高,木門的市場需求量是能保證的;全國大小木門企業三五千家,但非標準化生產限制了企業的產能,導致行業內沒有木門龍頭企業,因此各企業的市場機會是均等的。這兩大理由讓王顯堅信,切入木門行業一定可以發掘出更大的價值。2005年,王顯的工廠有5畝地,年產值400多萬元;2007年,工廠已經擴建到30畝地,年產值4000多萬元;今年,王顯已經有了3個工廠,年產值向億元挺進。他認為,市場銷售沒有問題,就是生產跟不上, “我們還在擴建工廠,提高產量”。
定位:結合市場需求生產
走進十里河橋邊的伯藝木門展廳,深沉而富含古韻的棕灰背景色瞬間將人們的心思拉回到復古的年代;“門道文化館”幾個字在門頭上格外顯眼,好像在告訴消費者,這是一個注重展示門道文化的展廳;而門頭另一側“新古典主義風格”幾個字則告訴了消費者,伯藝木門的品牌定位及產品設計是遵循新古典主義文化風潮。“現代家庭裝飾對門的功能需求不僅僅停留在區隔空間上,人們更多的是希望借助門來美化空間、展現個性、抒發情懷,因而,市場需要‘有文化內涵’的門,我們的設計和生產均是沿著市場需求走。”
當市場上大多數木門品牌都在訴求簡約、時尚,伯藝木門則為自己披上了一件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外衣,挖掘“門迎天下,藝取古今”的品牌內涵。有人說,王顯這樣做太累,可在王顯自己看來,只要企業樹立了這樣一個目標,全體人員都朝著這個方向去做,那么就一定可以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而這個風格是被市場普遍需求的,只是尚沒有品牌愿意費勁地去發掘。
在風格的實現上并不像外人想象得那么難,王顯表示,伯藝木門是全國最早開發出風格一體化的木門品牌,消費者只要選定了一種風格,房間內所有的木門都可以遵循這一風格,這大大解決了消費者費力配套的難題,也解決了工廠生產上的難題。“我們生產的木門門芯是可以拆卸的,設計出某一風格后,門芯使用板材的可以作為臥室門,門芯換上玻璃或隔斷的,就可以用做衛生間門或廚房門。消費者有特殊需要,還可以在門芯上做更多文章,但整個房間的門在整體風格上是協調一致的。”成套風格將伯藝木門的“文化內涵”體現得淋漓盡致。
分享:員工與企業同發展
2004年開始涉足生產配套木門時,王顯僅擁有七八個工人,到今年,伯藝已經建立起3個工廠,擁有幾百名工人,開始大規模生產精品門。5年時間,伯藝木門從行業內脫穎而出,這得益于王顯最出色的經營策略——分享。
“管工廠就是管好人,管好人就是要讓大家跟著工廠一起發展、一塊賺錢。工廠廠長、車間主任、重要崗位上出色的工人,都可以入股伯藝木門新工廠。每人拿出十幾萬元投資到新工廠里去,每年就可以拿回十幾萬元的回報,這樣的獎勵機制不僅讓員工對企業忠誠,而且會發揮他們最大的積極性。只要工廠效益好,他們就可以多賺錢,工廠自然做得很好。”王顯如此描述伯藝的“用人秘笈”。
現在的王顯已經很放心把工廠交給廠長們管理,自己只是做些日常管理和市場銷售方面的事務。“伯藝木門的每個工廠生產內容都不一樣,一個做混油,一個做開放漆,一個做封閉漆,這樣做可以讓每個工廠做精做細,少出錯誤,達到優化生產的目的。”有了不愁管理的工廠,伯藝木門市場拓展速度是飛快的,在外埠市場,已經建立起120多家分店。王顯表示,兩年內要把北京市場做得與外地市場一樣紅火。“近期,我們還要再建新工廠,市場需求量遠大于工廠供應,屆時也將有更多骨干員工有機會參股新工廠。”
“我們這幾百號人擰在一起,做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王顯對自己的工作團隊非常有信心,“伯藝木門入行晚,在市場競爭一片混亂之際,開創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都得益于企業給員工提供了一個公平合理的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