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幾乎80%的企業已將地級市場作為渠道開拓的重點,而且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投入力度。那么,到底哪些地級市場是企業當前的市場目標?哪些地級市場最有潛力可挖掘呢?
2010年,包括木門在內的建材行業經歷了一場殘酷的戰爭。2010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頻頻出臺,給其下游產業帶來了巨大的連鎖反應,包括木門在內的建材行業在產業調整、競爭加劇中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年。
2011新年伊始,針對房價上漲幅度較大,城市的限購令又陸續在全國許多一線城市鋪開,可以想見,一線城市的建材市場將面臨更加慘烈的競爭。在此條件下,之前并不被木門廠家重視的地級市場,已成為木門等建材產品市場競爭的新戰場。甚至,已經有企業喊出了“把根扎到地級市場”。
然而,地級市場環境復雜、品牌觀念弱化、運營成本費用控制難,如何才能化難為易,真正地變“難啃的骨頭”為“誘人的奶酪”?哪些地市是企業競相爭逐的潛力市場?什么樣的木門品牌能在地市暢通無阻?廠家該如何平衡省級代理商、地市經銷商以及自身之間的利益,實現三方共贏?本期都將為您一一解讀。
目標市場需三個必要條件
“一般來說,所選區域市場目標應具備以下條件:1、當地市場容量和潛力較大。也就是說,當地人口總量大、購買力強、對木門產品需求程度高;2、區位優勢比較明顯,也就是經濟基礎結構完備,市場發育健全;3、競爭態勢比較明朗,產品有競爭力,競爭環境良好。”一位行業人士透露。
縱觀全國各個地級市,各市發展極不平衡,但整體來說長三角地區發展相對較快。比如浙江,無論是傳統工商業中心的浙東北,還是創造了改革開放模式的溫臺地區,均取得了迅猛發展,即便是欠發達的衢州、麗水地區,也擠進了中國最富城市前40名行列。因此,不少企業選擇長三角地市作為目標市場,尤其是原木門、等品牌企業。
衡量目標市場有兩個標準
選擇區域目標市場時,企業應注意兩點:1、市場份額最大化,也就是所選區域能使企業的投入和產出成正比,并力爭在主客觀條件相適應的前提下實現最大的市場份額,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營銷資源對等化,即企業應充分考慮其當前實際情況,包括企業自身的產品特性、資金儲備、人員素質等,量其所有、所能而為之;而且目標區域的數量不宜過多,地域跨度也不宜過大,范圍不宜太廣。
品牌企業在地市的四大關注點
當前,因為多數地市終端的品牌意識欠缺,導致品牌價值得不到體現。新進入地市的品牌還有可能因為不熟悉地市環境,生搬硬套原有的品牌推廣模式而落掉陣腳。雖然地市市場潛力巨大,但即使品牌企業也并非一帆風順,要平衡廠商間的關系仍需步步為營。
1、廠商忠誠度
地市級的經銷商同樣是廠家的“合作伙伴”,因此忠誠就是品牌廠商長遠發展的基石。上游廠商應注意培養與地市經銷商的合作關系,逐漸形成一定的忠誠度,這對品牌在地市的發展至關重要。
2、平衡利潤空間
品牌企業通常會統一全國價格,但如果地市市場與一線市場沒有價差,也就意味著地市的利潤空間小。而一線城市市場的經銷商,在利潤率低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分銷走量來實現一定的利潤。企業要在地市市場有所作為,需要在渠道利益調節和渠道職能分工上有所調整。
3、理念和文化的認同
企業經營理念和品牌文化的認同成了擇取合作伙伴的首要條件,而依靠企業文化的指引在地級市場爭取知名度和美譽度,無疑是企業區別于競爭對手,獲取終端消費者的最大優勢。
4、梳理供應鏈
做省會中心城市的經銷商,上游企業的供應鏈短,物流的效率相對較高,庫存問題也相對簡單。在地市市場,各廠商之間比拼的就是成本和流通速度。如何將自己的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低的成本交到地市經銷商手上,如何減少庫存等等問題,是品牌企業都需要下苦功去逐步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