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門業網11月26日訊 2011年,昆明要建12萬套保障房,是整個"十一五"期間建設總量的1.5倍,任務完成后,連同"十一五"期間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可解決20多萬戶,近70萬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難。全市城鎮人口30%人群的住房困難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建好12萬套保障房面臨建設時間緊,土地需求量大,配套資金量多的問題。如何解決,建設任務又該如何推進?按照最新消息:昆明市79個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10月底已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額約108億元。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昆明市究竟是如何破解這3個難題,順利推進保障房建設的。
一難:建設時間緊
一年要建設12萬套保障房,完成上年度6倍的任務已經很難,如果還要突破更是難上加難。而且很多項目都是當年立項、當年選址、供地,當年開工建設。環環相扣,時間緊迫。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破解:
加強協調,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開年至今,從省委、省政府到昆明市各級黨委政府對保障住房建設都十分關注。先后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意見》、《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意見》和《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監察局關于對2011年全市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進行監督檢查的通知》等相關政策。
在實際操作中,昆明市政府更是采取了政府主導,強化統籌協調力度。相關職能部門建立協調會商機制,把項目前期行政審批工作變串聯為并聯,變等審批為催辦審批,做到政策上無障礙、技術上無障礙。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實行"一對一"結對聯系點制度,針對各縣(市)區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施工圖審查、招投標備案、質量監督申報、施工許可證發放等各環節實行跟辦、盯辦、催辦、督辦、幫辦,最大限度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為了壓縮時間,還把專業部門前置到設計過程中,同步設計,同步研究,同步查找問題。最后只剩報審程序,很多問題在研究過程中就解決了。此外由市紀委監察局牽頭,成立全市保障性住房督查組,重點對市級發改、住建、規劃、國土等部門的行政審批進程進行催辦督辦,定期巡查項目進度,存在問題的,啟動督辦,限期整改。
二難:土地需求量大
今年,昆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任務為124388套。除去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1500套外,實物建房還有112888套。如此多的房屋,地從哪來,如何保障?
破解:
綠色審批,確保土地落實到位
昆明市加強保障性住房用地計劃和供應協調工作,積極爭取省國土廳支持,建立土地審批綠色通道,把全市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納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管理,實行單列指標,按時完成組件報批,確保目前79個項目用地均已落實到位。
市級統建項目在年初便制定保障住房建設初步選址意見。提出四區備選地塊總計約2020畝,并將盤龍區大波村地塊、五華區陳家營地塊、西山區海源莊地塊、老海埂路片區地塊、官渡區方旺片區地塊共計772畝用地用于第一批市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設。其余地塊作為未來兩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儲備用地進行控制和儲備。
三難:配套資金量多
今年昆明保障住房的總建筑面積為800.47萬平方米,總投資253.13億元。79個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已于10月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額約108億元。如此短的時間,如此巨大的資金如何籌措?
破解:
大膽創新,廣開渠道籌集資金
針對今年信貸規模縮減的實際情況,為了獲取更多資金支持,昆明市創新工作模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及時出臺配套政策,降低項目投資成本,配置資源增強項目良性運轉能力,保障項目資本金和還貸能力。通過市本級財政投入、提取土地出讓總收入的5%、公積金貸款支持、調動社會資金投入、施工總承包或BT等方式強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昆明市在全省率先搭建平臺,成立了昆明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市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管理、運營主體,負責昆明主城范圍內市政府統建或者委托代建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和運營工作。工作中通過積極努力,國家開發銀行把昆明市列為開發性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城市,國開行總行已評審通過對昆明公租房公司統建項目85.19億元貸款審批,現已發放貸款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