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2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鋁型材作出反傾銷初裁,認定部分原產中國的鋁型材傾銷幅度為59.31%,請求對涉案產品征收32.57%~33.32%的反傾銷稅和微量反補貼稅;同日,澳大利亞也對原產于中國的鋁擠壓材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連續兩期裁定對于中國鋁型材出口又有什么影響?
10月2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鋁型材作出反傾銷初裁,認定部分原產中國的鋁型材傾銷幅度為59.31%,請求對涉案產品征收32.57%~33.32%的反傾銷稅和微量反補貼稅;同日,澳大利亞也對原產于中國的鋁擠壓材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認定其傾銷幅度達2.7%~25.7%,眾多原產中國佛山的鋁擠壓材傾銷幅度達6.1%。本次“雙反”所涉及的企業不僅有堅美、鳳鋁、興發、偉業、銀一百、廣成、澳美等十多家佛山鋁材企業,而且還包括了臺山金橋、肇慶新中亞、廣西南南、中遠江門鋁業、福建閩發、連發、江陰東華、山東南山等眾多中國鋁材生產企業。
從2007年7月南非發起對中國鋁型材的反傾銷調查開始,包括佛山在內的中國鋁型材生產企業就接二連三受到不同國家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這給中國,特別是佛山的鋁型材出口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甚至有些佛山的鋁型材生產企業被迫退出了相關國家的鋁型材市場。中國的鋁型材行業怎么啦?面對嚴峻的出口壓力,中國鋁型材企業的路該如何走?
第一, 積極應訴,針對市場突破思維,多尋出路
早在2007年,南非發起對中國鋁型材的反傾銷調查時,大部分中國鋁型材企業并沒有對此加以重視,應訴的企業并不多。隨著“雙反調查”的增多,無論是企業本身,還是當地政府及相關協會,都逐漸加大了“應訴”工作,積極“應訴”,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壓力。2007年,南非發起對鋁型材的反傾銷調查,廣亞鋁業積極“ 應訴”,其結果是“廣亞”勝訴,并贏得了零關稅政策,從而為“廣亞”鋁材的出口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10年4月,在美國正式啟動對華鋁型材“雙反”調查過程中,廣亞集團和肇慶新中亞鋁業主動申請“應訴”,最終兩企業適用稅率分別為6.18%和10.37%,而其它沒有參與應訴企業均適用137.65%的懲罰性稅率。
對于國際市場掄起的經濟“大棒”,我們的企業要敢于說“不”,“不管此次‘雙反’的真正起因是什么,企業都要積極應對”,同時也要學會說“不”。這就需要中國鋁型材企業團結起來對外作戰,不能單打獨斗。“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這才是彰顯中國力量的時候。同行的低價競爭并不是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而實際上,低價格對企業本身也沒有好處,目前電價、工資、鋁型材輔助材料都在漲,如果還以低價格獲取市場,那么企業將難以持續發展。
為什么“浙商”如此強大?“團結”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中國的房價為什么高漲?其中房地產商的“團結”也是一個原因。當然,我們開展任何工作,首先還是要遵守市場游戲規則和經濟規律。
近年來,國際市場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提高了進口門檻,并設立了眾多障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鋁型材的出口。特別是2009年上半年,由于眾多國家對中國鋁型材企業實行“雙反”調查以及國家取消了“出口退稅”政策,再加上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中國的鋁型材出口同比降幅高達30%的降幅,這給眾多以出口為生的中國鋁型材企業帶來重創。
面對國際貿易“壁壘”,一些企業開始在第三國家設立“中轉站”,通過第三方貿易的形式,繞過障礙。如有些佛山鋁型材生產企業,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找一家公司做代理或建立一個渠道,再中轉到美國等國家,以此規避貿易壁壘。這種方式不失為權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