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仍然有很多企業(yè)在考慮品牌延伸。尤其當一個企業(yè)有了初步的品牌和一些利潤之后,野心、信心開始超越能力地增長,開始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追逐大而全,涉足多種行業(yè)。快速擴張,最簡單省事的方法當然就會想到借用老品牌的威力,于是開始用汽車引擎拉火車。真正有效的品牌延伸應該是不同的品牌干不同的活,延伸的確切說不應該是具體品牌名稱,應該是品牌擁有企業(yè)的管理和文化。可似乎有一些企業(yè)仍然愿意去嘗試。北京同仁堂還有北京雙鶴旗下都參股控股了一系列企業(yè),這些企業(yè)大多都采用了同仁堂或雙鶴的名稱。這就是一種危險的延伸。旗下企業(yè)用起來確實很方便,一旦下面的企業(yè)出現任何問題,沒有任何緩沖,火燒到老品牌,解釋起來可就麻煩了,何況還是上市企業(yè),風吹草動都會影響股價。想想當年的“杏花村”毒酒事件,幾乎讓沒有關聯(lián)的杏花村汾酒集團的真正名酒“杏花村”從市場絕跡。
定位大師阿爾•里斯曾說過:品牌只是在消費者心中單一的概念和看法。品牌概念的單一性一旦被不當延伸所稀釋(即“品牌稀釋”),或者被不當延伸所沖擊,這種品牌延伸就成了品牌的毒藥。合適的品牌延伸,我認為應該考慮的是品牌擁有企業(yè)的管理和文化,是否能用于新的產品和行業(yè),如果能,一定要建立有效的區(qū)格,避免具體名稱和隊伍等的簡單復制和使用。阻止出現品牌倒塌的多米諾效應,也防止由于品牌延伸對老產品營銷力量的削弱。
促銷毒藥之三——低價促銷
藥品降價是國家的大氣候。但是,如果一味地要求低價,過低的價格會以犧牲品質為代價出現,最終傷害的會是廣大消費者。“齊二藥”和“欣弗”就是這樣的極端事件。雖然價高的東西不一定好,但老百姓都知道:便宜無好貨。低價促銷是各級營銷經理最愿意采用的方法,見效快,完成任務好使。可今年的任務完成了,明年怎么辦,更低的價格?價格低到一定程度,質量上必然打折扣。降價從來都是一種萬不得已的手段,除非象家樂福、沃爾瑪,搞“天天特價”。其實“天天特價”就等于沒有特價。“買漲不買跌”是人們普遍的心態(tài),股票如此、房產如此,很多行業(yè)都如此。醫(yī)藥行業(yè)需要警惕的是,以低價犧牲品質,最終犧牲品牌。
不管是傳統(tǒng)的“4P”營銷理論還是最新的“整合營銷”理論(“4C”),價格策略都是重要的營銷手段。面對競爭時,低價策略有效、快速,但有損長久的品牌。如果不想讓低價影響品牌,又該怎么辦呢?如果面對同質產品的低價競爭,可以對產品進行更新?lián)Q代,比如單一成分變復方、片劑變針劑等,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如果面對不同質產品的低價競爭,可以通過延伸產品線,創(chuàng)建一個廉價品牌的方法進行側翼防御等等。當然,我們也可以采用低價策略。任何一個品牌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處于衰落期的品牌,往往同質化競爭厲害,低價促銷對維持市場占有率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但一定要建立新的品牌,不要讓新品牌受到老品牌過時、低價形象的沖擊。
品牌毒藥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短期獲利。品牌是一個長期效益。有品牌才意味著更多的利潤,有品牌才意味更好生存和發(fā)展。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一定要好好呵護,別讓虛假宣傳成為品牌的海洛因,也別讓過度的品牌延伸成為品牌的致癌劑,更別讓不合適的低價去剜肉補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