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武漢相關媒體報道:在1月30日(正月初五)是傳統拜財神的日子,從初四晚至初五下午5時,有60多萬人陸續到歸元寺(武漢市漢陽區)祈福拜財神,進香人數創歷年之最,從另一方面,反映了經濟危機之下,人們對年運的期望,是求神,還是求已?想來大多數人都是想求一個心安。
年終時,不少同仁都有一個“年終心態”,過提是大事,先混過年再說,開了年,再做良謀。可是,開年之后,一切照舊,這場危機并沒有好轉跡象,反而據國內外各大媒體報道,有愈演愈烈之勢,公司里還是傳出要裁員,薪水要與效益掛鉤,任務要加重的消息,反正是壓力接踵而來,怎么辦?何去何從?大多數職場同仁還是要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常常郁悶于胸,常此以往,于公于私都不好,為此,危機之下,查鋼對職場同仁有幾點忠告,以供商椎。
忠告一:主動去做事
事情總是要人去做的,平常發發嘮叨是可以的,但是在做事方面可不能有意怠工,在壓力面前,效率和結果都很重要。不要怕工作做完了好像沒事做似的。做事就是一個態度,態度不同做事的結果是不同的,如果按創造價值衡量,其實每次的工作價值是沒有意義的,要知道只有連續從事工作,并且做好它,工作才會有價值。
主動做事,體現著自愿的,也是一個員工的本分,對于公司的戰略和前途上面有人當家,自然是用不著瞎操心。自己的工作若是不重要,崗位早就被裁掉了,自己的崗位若是重要,那主動做事更要突出工作的重要性。其實,在非常時期,保持一份安定是很重要的,“狼來了”喊了幾千年,更多的是心理作用。當自己公司陷入困境,對手也差不多,如果你覺得還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么不靜下心來做好本職工作嗎?自己的潛能是否發揮了?自己的用心是否到位了?做一些長噓短嘆,還不如靜下心來做好每一天。
忠告二:替老板考慮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老板如同天下的烏鴉一樣一般黑,我們學過經濟學,人們創造的價值往往在比得到的價值要多得多。不管怎樣,在老板給的這塊小翻板上也算是有了立足之根。不要抱怨主管,壓力是共同承擔的,可能每個員工考慮的角度不同,但出發點是一致的。
替老板考慮,不是讓你主動離開或降低薪水,而是要了解老板的思維,人,只有在換位思考的時候,他才會清醒。成為一個老板,是要有承受力的,他要承受方方面面的壓力,老板想裁人,又擔心連鎖反應。想留住人才,但往往是留不住,復印紙雙面用,節約用水,人走關燈……不要對老板的行為感到可笑,或是不理解,只要他是出于公司的考慮,他都會做。在這場經濟危機面前,如果你的老板沒有給降薪,你應該感到慶幸你老板的實力和遠見,如果降了,說明你老板務實,同舟才能共濟,如果公司效益一般,但你的薪水又沒降,你就要多想想你是不是要做一些跳槽的準備。
忠告三:多想辦法
我們總是在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經濟危機面前人人平等,同行業的也競爭不會因為這次困境而停止。市場認為,當你認為你的產品是最好時,有一個人不這么認為,他了解你產品的所有缺陷,他就是你的對手。事物的發展總是呈兩面性的。
多想辦法主要是重在參與,我們很多員工總是被動工作,大家都想像微軟公司一樣,穿著睡衣就能上班,其實,這是一種開放式管理,開放式重視參與。
職務低的員工不要總認為自己職卑言輕,其實看問題和討論問題與職務沒有關系。站在門外的人不一定比門里的人清楚問題,但只要敢于把想法說出來,肯定會啟發別人。面對公司的發展和每天工作,大家都可以制定一份自認為正確的工作方案。不管是每天進步1%,還是每天只做一件正確的事,參與思考和討論就表示自己有一份責任。
忠告四:多讀書
對于不喜歡讀書的人,讀書是一種強迫。但是,讀書確實是必要的,不管是在危機之時還是在昌盛之期,書一直是一個好東西。通過讀書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通過讀書你還可以獲得很多能力,成功者無一不喜歡讀書。
“越是不景氣,越要多讀書”,這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第17屆臺北國際書展發放圖書消費券的會上表示的,振興一個地區的經濟是離不開讀書的,一個公司更是如此。舉一個例子,在世界有兩個國家是很喜歡讀書的,在日本坐地鐵時,盡管人很擠,但是聽不到閑聊聲的,大家都是在讀書,長輩新年里送給小孩子的禮物也是書。猶太人不論在以色列或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非凡的成就。猶太人好讀書,愛看報。以色列全國500萬人口,平均每5人有一份耶路撒冷郵報。該報每日48版,年定價180美元,發行100萬份。每個村鎮都有優雅的圖書館和閱覽室,人均占有圖書館和出版社居全球首位。
減少浮躁,用心去讀書,能夠幫助我們理清思路,端正自己的態度,危機之下,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而多讀書百益而無一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