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營銷高手來自市場一線。
我國的營銷領域,在當今的中國營銷界,自詡為“營銷專家”“管理專家”“策劃專家”“廣告專家”“品牌專家”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整個中國營銷界成了“專家”滿天飛!不知道是我國的國內商業環境和其他國家相比更適合誕生“營銷專家”,還是我們的營銷人都適合做“專家”,而不是適合做最低調的“營銷員”!縱觀各行業的專家,當各企業向其進行咨詢或者探討時,言必稱“戰略、策略”,但是我們不僅要問,“專家”你真的了解這個市場嗎?你真正的了解終端嗎?什么都不知道,就開始在那里“大放厥詞”“好為人師”“包治百病”。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這么一類所謂“營銷大師”,對各個行業、各類企業都是來者不拒,反正有業務就做,“誰和錢有仇啊!我還狠不得全天下的企業都找我來咨詢呢!”
這種事情在我國的營銷界太普遍了,眾多的“專家”成了“包治百病”的企業“醫生”!不得不提的一類群體是各大學院的“理論派”專家,臉上掛著牌子“XX大學著名教授”到處招搖過市,唯恐天下不知其是誰!其實很多的所謂教授都是既干教育,又干咨詢、營銷、管理、培訓等。更有甚者,搞著搞那儼然成了一個“雜家”,業余的成了主業,主業教育成了“業余”!我們不僅要問,“教授大人,您好好的把學較好,教書育人就謝天謝地了!別等到學生畢業的那天又是幫著學生抄襲完成畢業論文,又為提高就業率而逼著學生簽就業協議,大家伙就謝謝您了!”這類營銷“專家”說句不客氣的話幾乎就是會“閉門造車”,給幾個把他們當做“神仙”請回去點了一句,或者參觀了一下,然后人家做了案子后者什么,人家的那個方案或者項目就成了自己的宣傳資歷了。很多的所謂“專家”在寫自己的個人簡介時,幾乎就是“吹牛”!
還有更悲哀的和可笑的事情是:很多的專家標榜自己服務過的眾多企業,不單單是數量多,而且多是“牛X”的企業,并且往往在后面還象征性的備注一句——幫某某企業銷售額提高了多少倍,利潤提升了多少云云!哎!悲哀!響鼓何以用重錘!倘若你真的是高手,這些你所服務的企業會不自主的幫你做品牌宣傳和推廣,讓他的圈子里的人都來找你,他成為你的“宣傳員”和“服務員”!
不管是科班出身的營銷“專家”,還是學院派的“專家”,還是草根派派“專家”,我們都應該向那些有著眾多的實踐操作經驗,并且“置身于市場”,“從未脫離于一線市場”,經過多年的磨合和“與時俱進”等各方面的累積,最后終于修成正果——不但幫企業實現了預期的目的,而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的“營銷人”致敬!
其實對于真正的“營銷大師”“策劃大師”“廣告大師”......
營銷理論置于我國而言是個舶來品,我國的學者、專家等人群往往是西方營銷體系的模仿者,而不是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研究中國的市場行情,來因地制宜的總結營銷方法論體系。為什么這么講?別的先不講,每天晚上我們打開電視,仔細認真的看幾個廣告就明白了!(我并沒有冒犯各營銷“專家”、廣告“專家”等的意思!)舉兩個例子啊!像中國XX通訊的“沃!沃!沃!......”幾個人張著個大嘴,真夠惡心,不知道想搞嘛!XX糖漿的“獵豹篇”,場景是一只獵豹追一個女孩子,跑著喊著“啊!為什么追我!”乍一看還以為是個時尚產品的廣告,誰知道是個藥的,這個廣告片中寓意其實是“糖漿成了小女孩的保護神”,但是老百姓能看的懂嗎?何其正請陳道明做的那個廣告“和其正清火氣”,到這里還好,竟然來了個“做人要大氣”“瓶裝更盡興!”,搞的什么,這和產品八竿子打不著!做人和一個飲料聯系起來了!想象力夠豐富的!再說了,飲料瓶裝的就一定比灌裝的好喝嗎?不見得的吧!不知道有沒有真的搞過調研!好端端的一個15秒的廣告還不如廣告語設計成“清火氣,和氣正!”多播幾遍!
筆者認為向這些東西都是我國營銷界人士過于學習或者應用西方營銷理論的結果,在沒有真正的搞懂中國居民的信息接收方式和思維方式或者說是生活文化的時候,直接借用西方的營銷模式進行嫁接和創新,結果不能實現不到預期效果,弄不好就是“東施效顰”!很搞笑的一點是,老百姓看不懂倒是情有可原,人家是“專家”嗎!搞藝術的!我國的很過廣告做出來,老百姓看不懂,自己的目標消費群體看不懂,很是悲哀!其實筆者認為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的“專家”沒有真正的搞懂你的消費者,沒有做好“心戰”或者是“腦戰”!消費者看不懂,更有甚者是營銷從業人士也看不懂,“各位專家”現在就開始苦笑了,“不好意思說你們,你們看不懂是因為你們不懂什么叫藝術!”筆者很認真的講一句:做營銷的專家們,別整天搞藝術好不好,搞的不好的話我們的上帝——廣告受眾被你的“藝術”給搞了!在做一個CASE前先去做你的調研,然后想明白了,再去做接下來的事情!
筆者認為營銷其實就是“將一個人的思想裝進另一個人的思想或者是至少影響另一個人的思想!
其實筆者感覺我們營銷界人士都應該向國內因其企業廣告幾乎每年都上全年度“十大垃圾廣告排行榜”的著名企業家史玉柱先生致敬和學習。為什么呢?雖然史玉柱先生的“俗不可耐”的廣告一遍一遍的立體式轟炸,很多的年輕人不喜歡!但是你有沒有真的去了解市場,其實在三四級市場,甚至在一二級市場還是很多的受眾歡迎的。尤其是近兩年,“史式廣告”不斷的進行更新換代,但是主題內容變化不大“除了送禮就是送健康!”。我想史總的目的肯定也不是占領全部的市場,只是通過各種手段去轉變更多人的思想!筆者還想將的一點是:史玉柱在推出任何一個產品時都會親自去市場調研分析,像腦白金上市之前自己帶墨鏡親自下村里、小區和老人溝通交流,征途游戲試運行期間不但自己玩、體驗,還和其玩家溝通。另外,“史式廣告”即使推出基本上也是先在地方上試點,一點爆破之后再去攻城掠地而不是某些企業、專家動不動就去上央視、去當標王!甚至搞不好因為一個營銷策劃、后者廣告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再這個世界上銷聲匿跡,甚至即使黯然離場也擺出一個姿態“不要關注哥,個只是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