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盤中盤”、“深度營銷”為代表的終端競爭模式在行業內被越來越多的采用,白酒企業被徹底推向了終端競爭時代,當然這一競爭特征從05年左右在白酒市場就已經表現的非常突出了,很多咨詢專家和企業還依此提出了“終端為王,得終端者得天下”的論斷!
誠然,對于大多數沒有像茅臺、五糧液這樣高含金量的品牌作為競爭法碼的企業來講,面對產品已經嚴重同質化(價位同質化,產品品質特點同質化)的競爭環境,終端成為競爭的主要手段和陣地是理所當然的。
于是,我們看到很多企業為了獲得終端競爭優勢而不惜一切代價——陳列買斷、促銷買斷、終端激勵政策……等等,但凡能想到的競爭方式,都在白酒市場競爭中得到了極致的體現。當然其中不泛成功者,但對于更多企業來講,終端競爭已經成了市場競爭的一種必要但不充分的條件——有其不必然,無其必不然。在這一競爭中,資源成了核心,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資源為代價的。
當企業一步步被拖進終端競爭的深淵,我們是否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終端競爭的目的呢?當然,銷量的提升和業績的增長是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在達到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終端競爭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在麥肯錫的卓越工作方法中有一句經典的話叫做:從一開始就抱定最終目標,意思是告訴我們要帶著目標去工作,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我認為這句話在白酒市場競爭中同樣具有指導的意義:企業從一開始就應該抱定競爭的目的,任何過程都必須為這個目的服務,而不是為了過程而過程。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我們說,終端競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控終端,而是為了贏得消費者,當我們擠占了終端的陳列、擴大了終端宣傳就一定能贏得消費者嗎?還是那句話,終端可以掌控,但消費者不能掌控,企業要想贏得消費者,關鍵在于引導消費,而不是控制消費。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導消費呢?這必須從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研究開始。
消費者對新產品/品牌的接受,通常都會經理一個從“關注”到“嘗試”到“體驗總結”,再到“重復消費”和“忠誠消費”的過程。
所以,終端競爭的第一步必須是以吸引消費者“關注”和“嘗試”為目的的,這是產品/品牌撬動市場第一步。在這一目的下,企業要做的就是有效地提升和保持品牌/產品足夠的活躍,只有足夠的活躍才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才能得到終端客戶的關注,才能有更多機會被“推薦”和“嘗試消費”。
所以,終端競爭的本質不是資源競爭,而是有效的提高和維持產品/品牌的活躍度!
再也不要相信那些所謂專業人士講的“掌控終端”的鬼話了,那只是他們為了更好的推銷自己的產品“一套規范的終端動作”而找出的冠冕堂皇的說辭而已,當一切都被模式化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突破模式,否則很難走出競爭困境。
當然,產品/品牌活躍度的提升和維持也必須有賴于一定資源的投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這種資源投入一定不能靠幾套規范的終端動作——陳列、買斷、宣傳等,而是需要不斷地變化和靈活運用,沒有革命性創新,也必須有漸進性和適應性創新,資源的多少不是關鍵,方式和方法才是關鍵,所以,即使花再大的代價買斷陳列,即使買斷更長的時間也不可能獲得有效地競爭優勢,因為那成了為了過程而過程。
所以,終端競爭的核心不是資源,而是有效地提升和維持產品/品牌的活躍度!
也許有人說,大企業可以靠資源取代戰略,可以靠資源取代創新,甚至可以靠資源代替努力,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這個世界上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道理:目的永遠是第一位的,圍繞目的有錢人有有錢人的做法,沒錢人有沒錢人的做法;聰明人有聰明人的辦法,笨人有笨人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