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在丹東參觀了抗美援朝紀念館,對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抗美援朝空軍創造的以弱勝強的軍事奇跡由衷嘆服,欽佩有加。據統計,朝鮮戰爭爆發初期,美國及其盟國投入了強大的空中力量,各型作戰飛機1200余架,當時中國空軍作戰飛機不足200架,比例是6:1;美軍飛行員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多的達3000小時,志愿軍飛行員飛行時間最多不足100小時,比例是30:1;美軍飛行員大都經過二戰洗禮,戰斗出動平均在300次以上,而志愿軍飛行員剛剛放單飛,從未參加過戰斗,比例是300:0。這是場實力懸殊的生死較量,本來毫無懸念。然而,中美空戰中,志愿軍空軍大發神威,擊落擊傷美機425架,其中擊落330架,被擊落231架,取得了1:1.3的赫赫戰果。志愿軍空軍是1951年1月21日與美機交火的,交火不久,也就是當年11月,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將軍就驚呼:“幾乎在一夜之間中國便成了世界上空軍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對美國人來講,中國空軍好像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實際情況卻完全不是。如果沒有中國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高瞻遠矚,先見之明,就沒有抗美援朝中國空軍的“突然”崛起。早在1938年抗戰初期黨中央就決定組建空軍,派紅軍40多人到新疆學習飛行,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特別勸降了日本一個航空隊,有三百多架飛機三百五十多人,在東北組建了中國最早的航校,訓練最早的中國空軍。再加上抗美援朝爆發后,蘇聯派出空軍專家對中國空軍的教練和指導,才使中國空軍得以迅速成長起來。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讓一個三歲孩子去打一個重量級拳手,是絕對沒有任何勝算可能的。
戰略決定戰爭,布局決定結局。對戰爭如此,對品牌也是如此。戰略,通俗地講,就是今天就規劃未來的事情,并從今天開始著手為未來準備。戰略的事情多數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當今天沒有為未來做好準備時,當未來變成今天時,戰略的事情就變成重要而緊急的事情了,這時再準備,火燒眉毛,為時已晚了。任何一個品牌的崛起都不可能一撮而就,當看到冒出海面的冰山的20%時,千萬不要忘記冰山在水下的80%。
戰略上是沒有什么捷徑可走的,如孫子兵法所言,必須“以正合”,但戰術上可以“以奇勝”。強者可以制定規則,但如果弱者只是遵守規則,是絕無勝算和出頭之日的。當時美國空軍的戰術動作和戰術配合是中國空軍無法超越和企及的。如果中國空軍一味地去模仿和追趕,就不可能打下美國飛機。中國空軍飛行員很多時候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在空中打亂美國空軍的編隊和隊形,對美國飛機進行偷襲。所謂偷襲,就是轉到敵人后面,不讓敵機發現,就是一下子插上去就打,等敵機發現,我方已經開炮了,打上就打上,打不上敵機就擺脫和跑掉了,很難追上。
中國空軍并不是不要戰術,對中國空軍來說,勇敢加技術就等于戰術。很多時候,勇敢可以彌補戰術的不足。中國空軍之所以能打下美國參加過二戰的王牌飛行員戴維斯、愛德華,不是技術和戰術比他們好,而是中國空軍飛行員勇敢不怕死,敢于與他玩命的精神,逼迫這些王牌飛行員出現技術失誤,才讓中國飛行員趁機打下來的。當時中國空軍都是從解放戰爭陸軍里選拔出來的優秀士兵,經過陸軍的血雨腥風和革命戰爭的洗禮,不光有戰爭經驗,而且戰斗作風、思想品質各方面都得到全面鍛煉。勇敢不怕死,也不是說一下就可以辦到的,在陸軍期間就養成了這種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在任何時候,人的精神因素都是第一位的。再先進的武器,也需要人才能把他的性能發揮到極致。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都證明“唯武器論”是錯誤的。所以,對任何公司和品牌來講,人的精神因素都是第一位的。弱者如果沒有戰勝強者的強大精神驅動,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是中國抗美援朝中的名言。抗美援朝讓年輕的中國空軍入朝作戰是毛主席的英明決策。抗美援朝中國空軍涌現了一批以王海為代表的空中英雄,這批空中英雄后來都成為中國空軍的高級將領,為中國空軍的發展和國防建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大批的空軍部隊在抗美援朝中得到鍛煉和提升,成為中國空軍的有生力量。中國空軍在抗美援朝中也不斷總結戰術,發明了“一域多層四四制”、“蜂王戰術”等空戰戰術,并粉碎了美軍朝鮮戰爭后期使用的“口袋戰術”伎倆。向自己學習,向兄弟部隊學習,向敵人學習,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讓年輕的中國空軍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對今天的商業實戰中的企業,特別是弱小的企業,仍是屢試不爽的競爭指導方略。
抗美援朝首次洗刷了近百年積弱積貧的中國面對外國列強不得不承受的屈辱,讓中國人首次在世界舞臺上揚眉吐氣,讓世界列強刮目相看。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是唯一沒有被美國好萊塢大片描述過的一段不愿談及的歷史,不愿揭開的傷疤。歷史已經過去,但歷史不應被忘記,從歷史中接受教育,從歷史中汲取有益的營養為我所有,才對得起先烈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