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施振榮、周偉焜,他們三個都被尊稱為中國IT教父,隨著周偉焜最近卸任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一職,此三人全部退居幕后。
他們三人最大的共同點是經歷的行業成長環境相同,但所處的企業性質不同,身份不同,有的是創始人,有的是職業經理人;管理風格不同,有的善于“妥協”,有的善于分享,有的擅長溝通。這些相同、不同之處蘊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和領導準則?
周偉焜:溝通的紳士
短命是外企中國區CEO的頑疾,而周偉焜卻在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位置上待了12年,被稱為跨國公司高管的常青樹。
長壽秘訣一是周偉焜力主將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合二為一。在他看來這兩個頭銜可以起到“左手大中華、右手中國區”的目的,接受一個腦袋指揮,省得打架;二是主張大中華區總經理不僅要代表公司做銷售,也要代表公司與各方面的人打交道,能理解公司總部及中國區的多樣性。他高超老到的溝通之術少有人及。
溝通,隨需應變
1994年,時任IBM總裁的郭士納做出了“到中國去”的戰略,IBM(中國)進入第二階段——全面投資階段。周偉焜正是在此背景下走馬上任。
周偉焜親手推動了IBM(中國)和全球的許多重要變革,改變了IBM以前只做大客戶的慣例。他參與運作將IBM的PC生產中心轉移至中國,使IBM成為最早把主要產品制造放到中國的IT跨國巨頭之一。2004年他也參與了將整個PC業務出售給聯想。
1995年至今,整個大中華區在他的領導下,從最初的銷售PC的公司到集研發、制造、銷售、咨詢為一體的綜合型公司。“我跟同事說,我們每一個禮拜要有新的東西出來,而我也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表面看好像我十年間只做了一份工作,但是實際上我是做了三四個不同階段的事。”
業內的評價是,周偉焜在其職業生涯中使得IBM公司不僅成功地完成了在中國的本土化,而且成功地整合了中國資源,提高了IBM的全球競爭力。
這些成就很大部分取決于他極強的、隨需應變的溝通能力。他身歷“四朝”——小沃森、約翰。奧貝爾、郭士納、彭明盛先后擔任IBM全球CEO.每一任CEO都為IBM帶來的新的思想,如何跟上他們的步伐,保持與他們的順暢溝通顯得愈發重要。
周偉焜說,一個地區領導人最怕成為“夾心人”——在總部的人眼里你是中國人,在中國員工和客戶眼里你成了外國人。兩邊都得不到信任,工作無法開展。而取得信任的捷徑最好在多元化的文化里待過。周偉焜回到中國之前,曾在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任職,其經歷無疑大大幫助其與總部的溝通。另一個因素是IBM有三十多個成員組成的全球管理委員會,周偉焜是其中一員,這也讓IBM在很多重要問題決策上,能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
溝通,紳士氣質
出生于湖南、三歲隨父母到香港生活的周偉焜口音很重,但這并不妨礙他是個很好的溝通人才。
“你回公司總部匯報也好,去拜訪政府也好,會見客戶也好,與公司員工交流也好,你事先要想清楚——你要將什么信息給對方,這個信息對對方有什么用。”他十分注重對溝通信息的準備。
每年圣誕或者新年,坊間流傳說周偉焜會宴請來自臺灣、香港和內地的高管一起到家中吃飯。而這一天周偉焜的太太會帶領這些人的夫人與保姆親自下廚,這甚至被看做是平衡手下各種人際關系的一大法寶。而周偉焜也時常會在家中宴請比較好的媒體朋友,吃吃飯、聊聊音樂、品品紅酒。
在周偉焜的職業生涯中,他為IBM在中國做了四步規劃——把IBM帶進來、使IBM變為中國一分子、把IBM客戶和伙伴帶到全球去、協助中國企業成為全球化企業典范。“絕大部分規劃周偉焜已經完成了,他對IBM中國員工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很多人甚至暗中模仿他說話和做事的風格,他做事情很認真,又很親切,屬于怒而不威的那種。”IBM員工對于這個剛剛卸任CEO的董事長褒揚有加。
周偉焜語錄:
IBM是一個立足長久的公司,它一向希望員工可以做得長久,尤其是執掌大區業務的總經理。因為總經理不但要做業績,還要在當地建立各方面商業關系,總經理做得持久,既有的商業關系也才能更持久。
一個企業最難做的決定不是應該做什么,而是不應該做什么。
三分戰略,七分執行。建立一家公司的執行力,有三個方面,第一必須有高績效的文化。第二,執行要做得好,必須戰略透明化。第三,要培養領導力,并卷起袖子來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