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3號注冊的論壇ID,今天29號,算來也才不過7天的時間,憑著自己臉皮夠厚,也敢于把一些不成熟的思想拿出來與眾人做一個交流,這中間也得到了幾位版主的關心以及眾位朋友的支持,讓我很是欣慰,因為對我來說在這幾天時間里得到的要遠遠大于所付出的。
我一早就承認自己是新手業務,在我看來新人都是很好奇的,這種好奇除了有對周遭事物的感新鮮更有對自己未來的多思考。這是好事,應該得到肯定。問題是這種思考是不是經過反復的考量呢?難!對于新人來說更是如此,不夠冷靜始終是正確思辨的大忌。在某些方面的考慮我是始終做不到足夠冷靜的,修養和學識的不足是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我承認這種不足也是我愿意將自己表達的主要原因,聽取多方面的建議能讓我更加的明確自己。對于一些異議的聲音,我會全部接受,但我的思考就是用來捍衛我自己,所以對一些異議的回應也客觀成就了我今天的這篇帖子!
任何事情都有共同點,因為任何事物所構成的要素都大致相同。在具體到特定條件特定事件的時候,那些對于事物本質共同點的理解是能對某些特定事物進行具體指導的。理論所具有的普適性正是我們需要探究的東西。大部分人不喜歡聽理論陳述的原因無外乎兩點:太簡單、太深奧。太簡單是因為你已經超越這個理論層次,那應該恭喜你;感覺太深奧,是因為你的積累暫時還無法達到這個理論階段,你要做的就是牢記并努力提高。一葉知秋近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思維力度!
不可否認,行動力和個人意志力的重要,但在信息更替密度如此之高的今天,沒有善于思維的大腦,你所做的事情到底作用多少?事倍功半或許還能依靠雙倍的行動力去彌補,如果大的方向錯了,那有再大的行動力也是枉然。一個人努力做人,拼命工作為的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生存嗎?如果只因為這個,完全不必來做業務。如果你是為了充分證明自己,那做業務是個選擇,但不是最后的結果。業務和其他工作職位一樣,都只是人生的某個階段,好士兵的標準是什么?“我要做一個了不起的將軍”。如果你認為你是一個好業務的話,你的目標就不應該只是做一個長期的好業務。你沒被淘汰只能說明你比較適合業務,但你依然無法證明自己。業務還是業務,行業還是行業,淘汰率依舊,你也依舊。
老業務和新業務有什么不同?其實沒什么不同,你們都是業務,沒有高下之分。干掉老業務難嗎?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業務的更替就是行業的更替。傳統行業更新緩慢,傳統行業的業務也同樣如此。人們都會下意識的抵制更新,更何況在一些結構相對穩固的傳統行業里,所以有必要在這里去和老業務PK嗎?沒必要,去了一定是死,不要以為你比別人強,實際上你還差的遠呢,新業務要明白自己的處境,與其去鉆牛角尖不如去另辟蹊徑,拓展思維,行業沒有空間,再大的能力也是白搭。新興的行業由于結構的初步建立,社會范圍內的理解或許有滯后,就容易造就一些傳奇,行業傳奇的質量就變相等于業務傳奇的質量。日本商業保險剛剛出現的時候,造就了一批推銷神話,而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推銷神話在哪呢?某些時候給予我們信心的依然是那些曾經的輝煌,“你做夢!”做夢沒錯,但你的夢何時會醒?個人業務的成就始終無法擺脫行業的干擾,所以對個人業務來說就更要明白你現在的處境。個人始終要服從于環境。
王先生曾給我提出一個問題:一個貿易公司,只有5個人,怎么做到每年幾十億美金?借這個機會我來做一個回答,有些晚,希望王先生別介意。
其實問題很簡單,前面我是有點迷糊,仔細思考下,發現原來如此。那么多美金,說明的是什么?我們國家對外紡織品出口的勢頭很猛,雖然時有警報,但總的形勢很好,紡織品出口一直是我國出口產品的大戶,這是由行業現狀決定的,當然公司的優劣也是一方面。5個人來做,又說明了什么?說明業務做的很專業。業務實際是等同于貿易的。或許有一些有區別,但在本質上應該是相同的。企業的類型決定營銷渠道的選擇和營銷技巧的選擇,也同樣決定了公司業務的工作方向。建立合理的營銷渠道、選擇合適的營銷技巧,最后就是對公司業務的工作方向給予明示。這三個步驟相互聯系,缺一不可,且互不干涉,主次分明。個案分析到這家貿易公司我們就會發現,這家公司實際是將國內的材料商的國外業務工作集中起來由他們來做,資源整合后,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與國外進行對接的時候也更具張力。再通過一些合理的營銷技巧,做到這么多其實不難。事情沒有深奧與晦澀,有的只是思維活躍與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不對,王先生您可以指出來。我習慣分析本質,要分析個案的話可以,但希望能給出更加詳細的信息。
昨天晚上和李先生(ID泰通閥門)聊天的時候說到,老業務的真正具有意義的現實作用的時候,我就提到,老業務的存在是為了讓新業務對工作更容易上手。這時候往昔的經驗之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老業務能否給新業務一個更具支持的環境。不然經驗之談所具的現實作用實在狹隘。有句老話,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承繼之事,大抵如此。不然要老業務有什么用?當然老業務做業務是很厲害的,不過你厲害就代表你的后輩們可自由伸縮的空間也相應變小,那對于你的后輩來說,你的意義又何在呢?放在公司發展的角度,更是危害甚大。
孔方兄的帖子,我是仔細看過了,我也有和他聊過。引用過多是會常常讓人云里霧里,不過引用也是一種很好的舉例分析法,只不過如果舉的例子不好,反而會弄巧成拙,這點我是要切記的。謝謝孔方兄的提醒,也謝謝眾人對我的一些建議。討論是無止盡的,而且也很難討論出個答案,因為每個人都要捍衛自己,但我們依然熱衷于討論,因為我們熱衷于思想的爭鳴和知識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