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破心理障礙
“希望”是人生的錨
“希望”就是還沒有達到,但卻想達到之目標。“希望”含有很多的未知成分。
人生就像大海一般,充滿著生命力,但卻經常遇上一些驚濤駭浪,哪怕無風,也有三尺浪。我們像在大海中航行的郵輪,如果遇到大風浪,就要把錨拋下去。錨在海底拉到了某種物體,就能把船拖定下來。船在拋錨時有三個決定性的因素:
(一)遭遇到大風浪,船不能自主的時候,才拋下錨,以求穩固;
(二)錨要堅固,拉得住船,使它不再漂流不定;
(三)海底一定有物體,能夠把錨鉤住。
“希望”必須是現實的,經過努力能夠達成的目標,這才是牢靠而穩固的錨。
“工字鐵”實驗
一個人成功與否,還在于他是否有膽量去嘗試。
曾經有一個日本電器廣告:在兩座巍峨的大廈中間,橫跨著一條“工字鐵”,一幫年輕人在上面載歌載舞……
假若我們將這條“工字鐵”放在平地上,我想大家都可以很輕松地從這一邊走到另一邊;但如果我們將同樣的“鐵柱”架在上環港澳碼頭的信德中心與海港酒店之間時,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敢走,其實,在鐵柱上的步行動作并沒有分別,唯一的原因是我們心里的恐懼感在作祟。
許多時候,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行,所以便不能成功。
立大志之楚霸王
很多人失敗或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最大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立大志,沒有遠大的目標。
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天,秦始皇出巡京城,城內到處張燈結彩,人們都跑到市集上來一睹秦始皇的風采。而就在大街的一角,有一位頭發斑白的老人拖著一名青年,這青年見到遠處坐在轎中的皇帝時,便大聲對老人說:“項梁叔叔,我可以代替這個皇帝!”叔叔聽了大驚,馬上拉他離開,在他耳邊說:“你瘋了嗎?你可知這樣說是欺君之罪嗎?”這個小伙子并非別人,正是后來的楚霸王項羽。
立大志未必一定會成功,但無大志者一定無大為。
不要說“我試試”
要給人家留下一個好印象,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我們必須言而有信。一旦做了承諾,就要盡量把工作做得妥善。
溝通時用的辭令,可以影響他人對你的印象,也會影響你的行為表現。而當一個人說“我會試試”時,他已經為自己找好了借口。當他交不出成績時,就會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說我只是試試嗎?我根本沒有答應你!”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當別人說:“過兩天我會找你再談。”事實上十個有九個都會去如黃鶴。如果對方說:“后天下午四點左右我會給你作個匯報。”通常那才會有確實的行動。
要讓人家覺得你是一個實干者,我們應說:“我會,我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