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大典上,毛澤東的巨幅畫像出現在群眾游行隊伍中,再度激起了世人對毛澤東的懷念和思索。
作為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功績為世人所傳頌。他的思想對中國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思想工具和方法對各行各業都有指導意義。對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若能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一定會把企業帶向新的高度。河南省有一個南街村集團,李長春同志曾評價他們“發展速度遠高于深圳速度”。南街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該村堅持運用毛澤東思想指導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南街村的核心理念就是“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作為企業經營者,特別是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應該向毛澤東學習什么呢?
一、向毛澤東學創新
毛澤東具有高超的創新能力,從有關毛澤東的史料中處處可以發現他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
自從1931年11月毛澤東被罷免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后,左傾主義者博古和李德就霸占著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博古和李德雖然多次犯錯,給紅軍造成了巨大損失,但因為有共產國際作后盾,毛澤東等人對他二人也無可奈何。毛澤東認為要想改變這種面貌,只有以策略和誠懇去爭取“群龍”,尤其是政治局里的“群龍”,因為這些人把握著黨和紅軍的領導權。當時,政治局共有7位決策者。通過深入工作,毛澤東終于取得了洛甫和王稼祥的支持,也就是說他在政治局里又爭得了2票,加上他自己的1票,共3票。同時,毛澤東還積極地到紅軍總部及各軍團活動,經常去走訪紅軍高級指揮員林彪、聶榮臻、楊尚昆、劉伯承、李富春、李卓然等人。因為這些人早就對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有意見,所以,毛澤東沒費多大勁就把他們爭取過來了,總體形勢對毛澤東逐步有利起來。但是,在政治局里面仍有不小困難。因為在政治局7位決策者當中,博古那邊是4票,其中有李德1票,博古本人1票,另兩票是當時毛澤東尚未爭取過來的周恩來和朱德各1票。所以,每當開會討論事情時,總是4票對3票,毛澤東仍然處于下風。無奈之中,毛澤東心生一計,提出了“擴大決策層”的建議,也就是把“政治局會議“變成“政治局擴大會議”,建議參加會議的人員擴大到軍團指揮員一級。為示公平,毛澤東建議也讓支持博古、李德的軍團級領導參加政治局擴大會議。由于博古、李德在軍團級領導干部中的威信幾乎是零,而毛澤東那邊已有林彪、聶榮臻、劉伯承等人的支持,所以在遵義會議上就出現了“一邊倒”對決。博古幾乎成了孤家寡人,李德則完全被孤立,只有當時的團中央負責人,政治局候補委員凱豐一人支持博古,其他人全部站到了毛澤東這一邊。毛澤東因而重新確立了在黨和軍隊中的領導地位。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是毛澤東對決策機制的創新,這當屬戰略層面的創新。其在戰術層面的創新也同樣令人敬佩。
1917年,護法運動開始后,北洋軍閥的潰兵四處搶掠,長沙城四周秩序大亂。毛澤東當時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因為他足智多謀,渾身是膽,所以學校讓他協助護校。當時,北洋軍閥4000多潰兵駐在據學校幾里外的猴子石。當時的長沙城是座空城,但那幫北洋兵不知道。他們若知道長沙是座空城,一定會進城做壞事,后果不堪設想。于是,毛澤東就下決心趕走他們。但當時學生兵力有限,武器也很短缺。
毛澤東就到警察局借來20多個有槍的警察,讓學生兵穿上平時訓練的軍服,兵分三路埋伏在猴子石附近的山崗上,對北洋潰兵形成居高臨下,分進合圍之勢。當晚,當一隊潰兵快要接近毛澤東率領的學生軍時,毛澤東命令警察鳴槍三響,同時命令學生舉起寫著“湘”、“桂”字樣的紅燈籠,接著又把鞭炮點燃放在洋油桶里“乒乓乒乓”響個不停。那些潰兵以為是遇上了大規模的桂軍和湘軍,竟然沒還一槍就跑掉了。毛澤東用鞭炮嚇跑北洋兵的故事自此就流傳開了。
從以上兩個故事看,毛澤東的創新就是巧用一個“變”字,兩個故事里的創新方法都是“變少為多”法。從毛澤東的創新案例中還可以看出,創新并不神秘,只要勤于思考,善于發現,人人可以創新。創新也不一定非要發明新玩意兒,用土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也是創新。作為企業高管,除了自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外,還要著重建立健全有關支持鼓勵創新的制度體系,在企業內部大力營造創新的環境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