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銷售企業要花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在請客、送禮、回扣上,這將造成企業銷售成本的增加,這樣銷售企業將通過把這部分增加的成本加在購買方的身上或者降低產品質量的方法來保證自己的利潤,從而增加了客戶的成本,導致產品質量下降,所以,會出現偽劣產品,或問題工程等,甚至給整個工程項目造成更大危害性,因此,這種吃喝導致成本擴大,反而會給客戶帶來更大的麻煩。隨著市場程度的規范化,工業品工程項目招投標日益完善與公正,導致客戶理性的程度越來越高,所以,更看中長期的利益,更看中合作伙伴的選擇,所以,選擇與評估是非常慎重的,往往非一個所為,而是,真正的項目評估小組來選擇。
如果,長期依賴吃喝方式來建立工業品項目的關系營銷,導致企業的銷售人員及企業高層就會把精力集中于發現客戶關系,了解客戶背景,挖掘客戶需求,來發現與之有關的客戶關系,導致企業長期依賴關系,而不注重練企業“內功”和加強自己產品品牌的建設,因此企業無法創新,無法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無法在競爭力的市場上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灰色營銷不遵循一般競爭優勝劣汰的游戲規則。做為短期促銷手段,處理企業積壓產品,對于營銷者來說在中國目前的環境下,不無可取之處。但若長此以往則后患無窮。它會使企業競爭環境惡化,導致賣方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直至最后迫使企業以降低產品質量為代價提高提供灰色利益的能力。
灰色營銷是一種惡性競爭,而且在存在灰色需求的情況下力量強大,對此不依賴灰色營銷的企業絕不能等閑視之。比較穩妥的策略是,利用自己的優勢(買方所有者可接受價較高)參與其中,但始終以正常營銷為主。灰色營銷的根源在于買方的采購代理制,所以要想根除灰色營銷也必須從買方著手。只要社會上有大量的灰色需求存在,即使國家制定了有關法律限制灰色營銷,灰色營銷也是很難限制得住的。因為灰色營銷的特點在于一個“灰”字,由于灰,即使有法律條文限制,也很難監督和執行。而從采購代理制著手,想法使“灰”變“白”,如規范采購程序、健全采購機構、強化監督機制等,再加大打擊力度,那幺灰色需求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旦灰色需求被控制住,灰色供給自然沒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