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清冷,銷售受阻,怎么辦?
搞活動促銷。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如此選擇。
這在其他行業無可厚非,但在建材行業,突然使我想起成語"削足適履"。很多人的所謂促銷活動,就是"削足適履"(不管其活動促銷的結果如何。事實上,最近我聽到無數搞活動促銷的人談起活動結果,都不約而同地"嘆嘆氣把頭搖";近日,某一全國知名的家居賣場位于成都的某店開業,大搞活動,宣傳攻勢強烈,還舉行總裁簽售,但參加者寥寥)。
在建材行業,我向來就反對搞促銷活動(主要為提高品牌影響力而不是促進銷售的活動除外),因為危害甚大。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促銷無用
我們知道,所謂促銷,是"促進銷售"的簡稱。凡能夠被"促進銷售"的商品,其類別是有選擇性的。這些商品必須具有這樣的屬性 消費具有"可刺激性"。
具有"可刺激性"消費特征的商品,通過一定的手段促銷(通常是低價,或者贈送禮品),可以促使消費者在不需要購買的時候購買,而在需要購買的時候超量購買(儲存備用)。不用舉例說明,日常用品、特別是沒有保質期或保質期很長的商品幾乎都屬于此類商品。
令人非常遺憾的是,建材不屬于"可刺激性"商品(盡管很多建材沒有保質期,或保質期超長) 在人們不需要使用建材的時候,你怎么刺激都不會購買,而在需要使用的時候,無論你怎么打擊限制,他仍然要購買。同時,建材的購買量也不具有"可刺激性"的特征,正常使用量是一個絕對值,不因任何刺激而改變。
既然建材不可刺激消費,且任何時候的需求量是一個絕對值,那么,促銷有何用?促銷活動能夠促進什么銷售?
有人說,我搞活動促銷,把屬于別人的市場份額奪過來,增加銷售量,這也是促銷的用處啊。
乍聽之下,似乎有理,但稍加分析,當發現這是"殺人八百,自損一千"的行為(在當前促銷活動中常見的欺詐消費者的缺德情形除外,如用殘次品、滯銷品欺騙消費者,或者大提價以后再打折等。這些行為會得到更大的不良報應,切忌用之),更不過是時間上或者空間上的"零和游戲"而已。
為什么?1、正常的促銷采用低價,本來無利可圖,即使奪來了別人的份額,又有什么價值?2、你奪我我奪你,"冤冤相報",破壞整個行業商營氛圍但并不能帶來整體份額的增長;還有,你又焉知你所奪取的份額中,沒有原本就屬于你的?假如低價奪來的就是你本來應得的份額,那豈不更是得不償失?3、搞活動促銷通常要在組織造勢、宣傳推廣上花資巨大,而你所面對的又是一個不可刺激性的消費品,結果很難逆料,這不是有意有目的的自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