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屋頂、墻體和地基部分相比,我國對門窗節能的重視嚴重不足。我國1992年就成立了“墻體材料革新與建筑節能辦公室”(簡稱“節能辦”或“墻改辦”),目前歸國家發改委統一領導。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筑的通知》,文件并沒有對門窗的節能提出任何要求。
與此同時,節能門窗企業和產品享受不到國家節能減排相關優惠政策。為落實節能減排目標,國家在多個領域出臺了節能鼓勵和獎勵政策,共分兩大類:一類是通過節能技術改造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耗能,對減低的能耗部分按標煤折算給予補貼,如鋼鐵、化工企業等;另一類是對節能產品按產量給予補貼,如節能燈、新能源產品等。但節能門窗作為建筑節能最主要的產品并未列入國家產品目錄,享受不到相應的扶持和補貼。
比如,2009年頒布的《中國節能產品目錄》所確定的入選產品包括12類重點節能產品,但節能門窗并不在列。此外,在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的節能減排重點工作中,關于“加快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一項中規定,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家用電器、節能燈、節能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而涉及面更廣、節能效果更顯著的建筑節能領域中的節能門窗產品未能列在其中。
另外,行業歸口管理存在誤區和混淆也對門窗產業的發展壯大造成不利影響。很多地區將門窗歸口在建筑安裝業和建筑裝飾業來進行管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將門窗定為制造行業中的一個獨立行業。由于存在歸口混亂和認識誤區,導致長期以來門窗行業管理混亂,甚至處于逐漸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這些都導致門窗成為建筑節能的“盲點”和能量流失的“漏斗”。
短時期內全面提高門窗節能標準難度相當大,應盡快擴大節能門窗產業規模,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
與推行節能建筑門窗較為成功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節能門窗還存在節能標準偏低、產品準入標準不嚴、社會認知度不高、政府投入不足等問題,要提高我國的門窗節能水平,倪守強認為需要10年時間。
資料顯示,歐盟現行的門窗節能標準為保溫系數K值(K值就是材料的傳熱系數,K值越大,傳遞的熱量愈多;反之,傳遞的熱量愈少)在1.1至1.3,其中德國門窗K值標準將由1.3降至1.1,瑞士將由1.3調至0.7,法國計劃到2020年,實現建筑零能耗(即冬季不用供暖、夏季不用制冷)。
發達國家對節能門窗改造的補貼力度很大。德國規定住宅翻新改造必須符合新的能耗標準,改造還可以獲得低息貸款,符合一定節能減排標準,業主還款的本金還可免除15%。美國計劃在2015年前,將不達標門窗全部更換掉,每更換一平米,由國家補貼35美元。日本對節能門窗更換的補助額度約每平方米人民幣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