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標簽引發糾紛
近日,家住南海官窯的黃先生向記者報料,因為家具標簽的問題現在正與商家“糾纏不清”,據理力爭希望討回公道。原來在今年10月20日,他在家具市場買了一套實木家具回家,后來他的一個親戚告訴他這不完全是實木家具,部分是高密度板。“在選購家具的時候,明明標簽上面寫著實木家具,并且銷售員也告訴我這是實木打造的。”黃先生表示,難道標識單上面“實木”兩個字眼是用來忽悠消費者用的?
這個家具品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并不是我們的錯,這套實木家具是用70%的實木、30%的板材來制造,按照國家標準規定,可以稱為實木家具。”該負責人稱,但不是“全實木家具”,標識單上面沒有標錯。該店的一個銷售員告訴記者,他們店的家具大多為板木結合家具。而實際上,現在的板木結合家具大多數都是在基材中就使用了板材,比如說桌子的面、抽屜、側板等處,但是這些家具可以叫做實木家具。
商品標簽是消費者了解產品基本情況的重要載體,一張完整的標簽足以讓消費者看到完整的信息,從而為最終決策提供依據。如果消費者忽略標簽上面標識的內容,一方面可能因為有些項目標注起來確實很難,另一方面則暗藏玄機,是個別商家通過模糊一些項目的方式故意隱瞞不愿讓消費者弄清楚的事實。面對商家的投機取巧,黃先生最終只能自己吃下“苦果”。
標簽混亂誰來監管
從記者對于賣場的標簽調查來看,不少賣場的標簽上對于家具的材質、產地等信息還是有較為明確的標識,包括一些最容易引發日后糾紛的問題,比如說沙發是全皮還是半皮,家具是全實木還是板木結合、實木貼皮,國產還是進口,在價簽上都有明確的標識。但是,這些信息在商家的其他宣傳材料中卻沒有標識得非常詳細,在宣傳材料中還可能出現很多誤導性的描述,比如很多家具都宣傳自己為“歐美家具”“國際家具”,但產地實際上是在中國。有的家具宣傳自己為實木家具,產品看起來的確像是全實木,但實際上是板木結合。
記者發現,很多家具的材質、產地信息,如果消費者不詢問銷售人員,銷售人員可能隱而不提或者是采用誤導性的語言來進行解釋。雖然現在并不是所有的標簽都標示得非常全面和準確,但對于一些正規品牌賣場來說,標簽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可以作為消費者選購時的一個重要參考信息。消費者對商品標簽的漠視,也是導致市場監管缺少的原因之一。
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表示,國家產品標識有國家強制性標準,銷售家具必須執行,但是沒有檢查處理的辦法,也就很難執行,市場上有差距就不可避免。標簽不統一除了跟執行力度有關,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商場。每個家具賣場、家具品牌店的規定不同,但又都符合國家規定,所以也導致了標簽不統一。不過,作為家具生產商,如實標明產地、材質等項目,卻能體現一個企業的誠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