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眾所周知,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今年的國務院1號文提出,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20%。屆時,我國的綠色建筑將占全球綠色建筑的一半以上,將承擔起節能減排主力軍的作用。
綠色建筑的推動給綠色建材產業提供了發展空間。然而,建筑師對建筑材料,特別是新材料了解不夠。隨著綠色建筑定量化目標的提出,對建筑材料的選用顯得無所適從。建材生產者對綠色建筑的功能目標不夠了解,在產品提升和新產品開發方面忽視了綠色建筑的需求。
國家的相關政策為綠色建材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思路。1號文中也提到,要研究建立綠色建材認證制度,編制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規范市場消費;完善綠色建材標準體系,研究制定建筑裝修材料有害物限量標準,編制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相關標準規范;研究制定支持綠色建材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建筑工業化、基礎能力建設等工作的政策措施。
根據實際項目調研結果平均值,按10億平方米綠色建筑估算,綠色建材市場規模約2萬億元。這些事實都說明綠色建材發展的春天來了。
我們要做的是制訂分類標準(標準體系)和評價通則,然后在此基礎上制訂各類建筑材料的具體標準;優先制訂建筑工程中用量較大,對綠色建筑功能支持作用較大,行業急需轉型升級的材料標準;指標的選取基于綠色建材的定義和內涵,兼顧國外先進水平與國內具體實際,具備可操作性。
就拿Low-E玻璃來說,根據不同氣候區規定玻璃制品的傳熱系數、可見光透射比和光熱比,就可以引導建筑選用Low-E中空玻璃。同時,根據工信部《平板玻璃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預測,到2015年我國Low-E玻璃的需求量將達到1.4億平米,按深加工附加值200元/ 平米計,對于平板玻璃行業每年所帶來的附加產值總計約280億元。
在推廣綠色建筑與制定綠色建材標準的基礎上,我們要重視綠色建材評價與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銜接,這一點可以參考國外。我們可以通過基于材料性能和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提出評價標準,繼而開展并給予不同等級的標識,形成產品數據庫,最后選用不同等級的標識產品與綠色建筑評分直接相關。這樣綠色建材的發展才能真正地行之有效,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