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表明,公租房供應對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新就業職工和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供應范圍。
《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它為國內住房剛性需求提供了另一條出路,即公租房。該政策明確指示要保護公租房的建設,建材業多數人士表示,這將對中低端建材產品在未來的銷售提供保障。
夾心層在中國已成為一個最具典型性的現象,由于無錢買房,擁有最強住房需求的夾心層被困在租賃行業之中。12日,一項旨在解決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即“夾心層”)住房困難的政策——《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它為國內住房剛性需求提供了另一條出路,即公租房 。該政策明確指示要保護公租房的建設,建材業多數人士表示,這將對中低端建材產品 在未來的銷售提供保障。
房地產行業一直以來是建材行業興衰與否的關鍵因素,但近些年隨著房價 的升高,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并沒有使住房剛性需求得以釋放,大量夾心層人群購不起房;反倒是投機性資本的大量涌入,使空房、出租房呈現快速增加的勢頭,導致地產業過度繁榮而建材業微弱復蘇。建材業內人士指出,泡沫不除,剛性需求得不到釋放,建材行業的復興就不會成為可能。
《意見》指出,公租房房源通過新建、改建、收購、在市場上長期租賃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籌集。新建公租房以配建為主,也可以相對集中建設。在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建設公租房,面向用工單位或園區就業人員出租。
《意見》規定,公租房只能用于承租人自住,不得出借、轉租或閑置,也不得用于從事其他經營活動。
外來務工人員群體的規模化,使夾心層的“成分”變得更復雜。據了解,對于“有條件的地區”,《意見》將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需求也一并納入其中,極大地緩解了百姓住房矛盾,釋放了住房剛性需求,建材業內人士指出,夾心層可以住公租房的政策也進一步為中低端建材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保障,對建材業的發展是極大的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