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全國鋼鐵產業發展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低谷。10月份全國冶金行業全行業虧損。為度過危機,不少企業限產、停產,遣散員工。 當下,國家宏觀政策進行重大調整,重大"利好"信息面前,國家十大擴大內需舉措被鋼鐵界寄予厚望,幾乎一致判斷,"冬天"即將過去,好日子就要來了。 在投產即面臨虧損的市場挑戰面前,邯鋼新區為何毅然決然地堅持著既定技改戰略?此舉背后又昭示著什么? 邯鋼"快車"就是從逆境中開出來的 可以預想的是,邯鋼新區在短期內不會成為邯鋼的利潤支撐點。 國際鋼鐵工業發展經驗表明:類似于邯鋼新區這樣的大項目,需要經歷一個磨合期,才能實現系統流程的正常運轉、工藝參數的優化,發揮裝備基礎的潛力,生產出高端產品,進而實現盈利。 于是,有人說新區一期工程投產"生不逢時",但也有人說此舉可謂"恰逢其時"。 邯鋼新區一期工程投產之時,恰逢邯鋼建廠50周年。老工人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邯鋼同樣遭遇了生產經營的困境。但依靠職工集資等方式建起了大型高爐,堅持在逆境中加大結構調整步伐。 1998年,受買方市場和世界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影響,中國鋼鐵企業遭遇普遍"不景氣"。而邯鋼卻敏銳意識到,高技術升級換代的機遇來了。于是,他們陸續投資60多億元上馬連鑄連軋等"五大工程",使邯鋼初步實現裝備大型化、工藝現代化和產品結構優化。 "今年10月份,全省乃至全國大部分冶金企業虧損,但邯鋼集團依然實現利潤1.19億元。"河北鋼鐵集團邯鋼公司總經理李貴陽說,這要歸功于邯鋼堅持不懈的結構調整。 只有"升級"才能把握"利好"機遇 參加邯鋼新區一期工程投產、二期開工儀式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劉振江,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了新區建設的背景:"當前,我國鋼鐵工業既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機遇"來自哪里? 從國家十大政策措施中可以發現,根據預測,我國鐵路建設未來2年將每年拉動鋼材需求1000萬噸,同時,災后重建未來2年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總額將達到7000億元,拉動鋼材需求2800至3000萬噸。那么,這兩項投資2009年至2010年每年拉動鋼材需求為2500萬噸左右,國內需求將達到4.25億噸,從而緩解了經濟危機對我國鋼鐵行業的沖擊。 何況,國家拉動內需的政策措施為鋼鐵工業帶來的"利好"遠不止這些。 "保守預計,4萬億元投資可以帶來約1億噸的鋼材需求。"北京鋼聯公司咨詢總監、資深分析師徐向春向媒體表示,此次投資涉及鋼材需求主要有三塊:保障性住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路、鐵路、機場建設等。 "面對這一機遇,我們要加強對國家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十項措施的研究和鋼材市場新情況的分析,關鍵要抓住機遇制定措施付諸行動。"李貴陽介紹,公司已就此進行專門部署。 "在鋼鐵市場進入細分時代下,產業升級是抓住國家宏觀政策調整這一機遇的最現實途徑。"省冶金政研會副會長宋繼軍說。 到了采取戰略選擇的時候了 從邯鋼困境中成長壯大的歷史和當前國家宏觀政策重大調整后帶來的"利好"信息兩方面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鋼價暴跌的市場困境下,邯鋼在結構調整的方向上依然選擇了堅持。 就在邯鋼新區一期工程投產的前幾天,11月5日,山東鋼鐵集團與日照鋼鐵集團簽訂了戰略重組協議,成為全國第一個與民營鋼鐵企業簽訂重組協議的國有大型鋼鐵企業。 "應該講,山東鋼鐵集團同樣面臨困境。"宋繼軍說,但這一舉措在當前市場形勢和政策環境下,對于產業布局調整和企業未來發展無疑都具有戰略意義。 面對產業集中度低、落后產能比重大、高端產品屈指可數的現狀,渴望邁向"鋼鐵強省"的河北鋼鐵同樣需要智慧與魄力,才能化危機為機遇。 宋繼軍認為,把握住市場的低潮期,推動我省國有鋼鐵企業與民營鋼鐵企業間聯合重組,為我省不同所有制的鋼鐵企業聯合重組破題,這更是我省面臨的機遇。他認為,以河北鋼鐵集團為平臺,整合我省優質鋼鐵資產,這個關系河北鋼鐵產業長遠發展的"死疙瘩"也到了該解開的時候了。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