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狼煙四起,我國沿海地區五金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大量的庫存無法出貨,大量貨款無法回籠,大部分企業直接選擇了倒閉,但很多五金企業還在堅持,通過自己的努力,精簡結構,助推企業的發展,那么五金行業應如何應對市場環境變化?新華社評論員在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發表的一則《做好擴大內需大文章》的評論中明確分析道. 在過去的10年里,我國曾經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但成功地化解亞洲金融危機的風險,而且有效地應對了世界經濟減緩的沖擊。同時指出,8年前的2000年,國民經濟出現重大轉機,扭轉了持續下滑的被動局面。幾年以來,依靠投資和消費的強勁增長,削減了外需不足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國經濟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幾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是五金行業應對外界環境變化,加快發展的良策。據有關資料統計,農村居民消費額占社會消費總額的比例持續下降,"六五"時期為64%,"七五"、"八五"和"九五"時期分別下降為58.7%、50.6%和47.8%。近年城鄉消費差距仍然較大。2000年、2001年,農村人口分別為城鎮人口的1.76倍和1.65倍,但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則只分別相當于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的47.5%、32.8%。西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不僅比較低,而且呈相對下降趨勢。城鎮地區不同收入層次居民的消費差距也在擴大。一些常見的耐用消費品在城市商店滯銷,而農村和城鎮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擁有量卻很低。可見,擴大農村和城鎮低收入居民消費需求的潛力還很大。 健康的渠道對企業至關重要 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居民消費是消費需求的主要組成部分,只有增加居民收入才能有效擴大消費。二是增強居民的消費意愿。影響居民消費意愿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外,還有消費對象、消費環境、消費者支出預期和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因素。 因此,作為五金企業需要研究,怎樣把巨大的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除了理念外,更為重要的是注重研制出適合國內消費市場的產品,開發出適合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各類消費產品。當適合市場的產品推出并建立起品牌信譽后,健康的產品推廣渠道,對于企業來說就是至關重要的了。 我國政府早就出臺政策鼓勵擴大內需,希望從政策角度引導企業發展內銷,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前幾年的實際情況看,效果并不是十分明顯。 一位工具企業老總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表示,不是不想做國內市場,而是不敢做。他早在1999年時,就曾專門抽調人力財力發展國內市場,在重點城市設立經銷處,并與一些經銷商進行合作,但結果卻讓他始料不及,用他的話說是遭遇了一次滑鐵盧慘敗。從此他就斷了內銷的念頭,專心做出口,而企業也獲得了較快發展。 這位老總發展國內市場的經歷,在五金行業內具有一定代表性:曾經信心滿滿,在遭遇失敗后"十年怕井繩"。但深究其失敗原因也有一定必然因素。 內外原因制約企業建立完整渠道 從外部原因看,國內市場對一些五金產品消化能力有限,以工具五金為例,國內消費者的購買力的確與國外有較大區別。其次,國內經銷商隊伍尚處起步階段,水平參差不齊,擁有一定實力同時具備良好信譽的經銷商不多,這使得企業不敢放心將銷售重擔交給他們。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