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滿足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不僅為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建設提供了大量長材,還為機械、造船、汽車等制造業提供了大量板材,且板材所占從比例逐年提高。由于市場供需不平衡和政府的宏觀導向,長材一度受到冷落,而板材則受到追捧。然而,由于缺乏協調,在產品結構的調整過程當中,隨著熱軋板、冷軋板等所謂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能力的快速膨脹,其生產能力已超出市場需求。由于經濟形勢發生逆轉,未來一段時間內,鋼鐵產品結構調整可能會向長材方面發展,板管帶比有可能出現階段性下降。 板材由供應不足迅速轉變為供大于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市場對板材存在較大的需求是促使板材生產能力迅速的主要原因。從上世紀末以來,我國工業現代化的飛速發展,對包括鋼鐵在內的各種工業原材料需求旺盛,而當時鋼鐵企業建立的生產線以長材為主,因而對中厚板、熱軋薄板及后序深加工產品明顯供不應求,其價格也遠遠高于普通長材產品,使得生產這些品種的企業獲得豐厚利潤。盡管如此,我國每年仍然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板材產品,其價格遠遠高于我國對外出口的產品價格。由于生產這些板材產品存在相當大的利潤空間,再加上熱軋板材生產線有明顯的規模效益,鋼鐵企業自然會將產品結構向板材方向調整。近年來我國鋼鐵產能在高速擴張的情況下,大量企業以增產制造業用鋼為擴張目的,新上了大量板材項目。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建筑鋼材的產能增長則緩慢得多,且投資方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對大型鋼鐵企業而言,近年來長材產能不僅沒有擴張,而且還在收縮。有些大型鋼廠雖然新上了很多棒線材項目,但產品仍主要以生產制造業用鋼為主。 另一方面,政府的導向也對板管比快速提高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但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著眼于工業化的發展目標,并提高我國鋼鐵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政府也在政策制定上對此加以引導并施加影響,對板材產能的擴張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2005年出臺的鋼鐵產業政策(以及后來數次補充的條例),新建高爐必須達到1000m3以上,轉爐必須達到120噸以上。并要求300m3的高爐和50噸的轉爐必須在2010年之前淘汰。然而高爐和轉爐容積增加之后,與原有的連鑄機、軋機不能匹配,不適合生產線材、鋼筋、中小型材、棒材、中寬帶鋼、無縫鋼管等眾多品種,只能相應地由生產長材向生產板材上調整。 實際上,從長期來看,板材比例的提高是無可厚非的,也是經濟發展的必須趨勢,但由于鋼鐵行業過度分散,眾多企業的一致行動就構成了"合成謬誤",致使板材的產能發展過快,超出經濟發展水平。據統計,目前我國熱軋板卷能力已達到2億多噸,中厚板生產能力達到8000多萬噸,產能已經過剩,市場壓力很大。板材的增長過于提前和迅速,以至只得過分依賴出口。2008年1-10月我國累計出口長材(棒線材和型材合計)1544.0萬噸,占鋼材出口總量的比重為29.1%,同比下降6.7個百分點;而出口板管帶材3459.3萬噸,占出口總量的65.2%,同比上升了6.1百分點。 然而,經濟危機的出現對出口和下游需求造成相當大的沖擊,使這一矛盾顯露出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消費快速下滑,中國的工業品出口率先受到沖擊,汽車、家電、家具、五金等產品出口下降,而在國內消費上,家電、汽車等產品也低靡不振,嚴重拖累了板材產品的銷售。但在建筑鋼材方面,盡管受房地產投資下滑影響,建材價格也不可避免的下跌,但是,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卻加大了力度。因此,在當前經濟調整過程中,建筑鋼材相對于板卷似乎處于更為有利的地位。 面對當前板材產能明顯過剩和板材與長材產品價格倒掛的狀況,鋼鐵企業開始意識到,任何產品,只要不是適銷對路的,再高端也沒有價值,因而不再單純地追求板管比,并重新確定高附加值和高端產品的定義。在這種情況下,近期一些原本只生產高端產品的大型鋼廠也加入到建材生產領域,希望通過這樣的生產轉換以避免板卷產品虧損和利潤很少的局面。可以預計,未來板材的投資將會減少,板材的產能發揮也會受到限制,長材的投資將會增多,產能利用率相應增大。不過,一些技術含量確實較高的產品,如汽車用鋼、電工鋼、專用石油管等,將是那些重點企業努力研究和開拓的領域。 從長遠來看,板管帶比例提高是大勢所趨,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當前階段,鋼鐵企業已意識到不能盲目擴大產能,也不能盲目追求板帶比,而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結構調整和結構優化,改善品種結構,以獲得可觀的利潤。但現有的結構調整和未來的投資均必須建立在充分論證和研究的基礎上,否則有可能出現與上次同樣的尷尬局面。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