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市科技型企業發展到3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4家,高新技術產品30項,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初具規模。去年上半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 豐原集團通過自主創新,研發"清液發酵"和化學分離核心技術,組建我省第一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憑借其技術優勢,迅速發展成為世界最大檸檬酸和國內最大燃料乙醇生產企業。全市50余家化工企業中,規模以上就達45家,形成檸檬酸、L-乳酸、燃料乙醇、聚丙烯酰胺等一批規模和技術水平處于國內外領先的優勢產品。 蚌埠是我省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產業基地,現有生產企業30多家,規模以上15家,產品涵蓋工藝玻璃、信息顯示材料、浮法玻璃等眾多領域。華光玻璃集團借助自主創新和產學研合作,建立世界領先的浮法玻璃和信息顯示材料生產線,從年產平板玻璃100萬箱一躍成為全省唯一浮法玻璃及深加工、世界導電膜玻璃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信息顯示材料生產基地。 加快創新步伐 面對國際國內日趨復雜的經濟形勢,蚌埠市委書記陳啟濤說:"我們要在國際環境變化中趨利避害,在國家政策調整中尋找機遇,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道路,打造好創新平臺,借鑒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承接產業轉移、利用科技成果、吸引外來投資,牢牢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去年以來,該市圍繞提高產業聚集和技術擴散能力,堅持以發展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載體,強力推進科技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去年11月7日,《蚌埠市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標志著該市全面啟動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市科技局、發改委、市經委和市財政局等部門,立即各就各位,搞好宏觀指導,及時核準、備案自主創新建設項目等,蚌埠市隨后立下"軍令狀":重點抓好光伏、生物質、新材料、裝備制造及零部件加工業、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等六大產業的自主創新,五年投入670億元左右,力爭上述產業的年產值達到1160億元左右。 借得東風好行船。日前,省科協與蚌埠市政府就推進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舉行工作會商討論。力爭經過3至5年的努力,最終將蚌埠科普資源服務中心打造成國內知名的科普資源服務商。雙方共同建立安徽省科普產品工程研究中心蚌埠分中心,承辦光伏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三大新興產業論壇,在蚌埠的重點企業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等。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