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歡欣愉悅之余,也應當看到一些問題。 其一,涂料廠上萬家,作坊遍地。假冒偽劣大流行。不能說這種局面是涂料樹脂商品化造成的。大白、刷墻粉的作坊生產的存在是古已有之的;而建材行業早就弄出了107、801之類的劣質涂料,這"技術"養育了不計其數的新型作坊。但是,商品涂料乳液的出現,確實對這些作坊的旺發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此,我們是難辭其咎的。 有了問題,如何化解? 涂料行業中國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上萬廠家中的大多數,是這些作坊,屬于民企范疇。如今行業的局面是,外企一枝獨秀,國企萎靡不振,民企兩極分化。民企中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脫穎而出,南方尤甚。有與外企爭一日之短長之勢,這是喜人的。值此金融危機蔓延,經濟一時低迷之際,有關方面加大力度,開展工作,把盡可能多的害群之馬擠出局,確是大好良機。當然,也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 其二,涂料技術的發展受制于人。不可否認,涂料樹脂技術是涂料技術的核心問題。沒有樹脂技術,涂料發展是無源之水。這也就是為什么建國之初,我們的涂料從業技術人員都成了樹脂專家。形勢使然!但是,不能不承認,我們自己開發樹脂技術,力量是有限的,成果是粗糙的。記得改革開放之初,天津燈塔的尹明華同志到深圳合資廠工作,筆者問他的體會,與在內地國企工作有何不同?他說,兩句話,吃細糧,享受服務。這是非親歷者不可能有的深切體會。相對于他吃的細糧,我們早前自己開發的技術、產品,只能算是棒子面,粗糧。但是,在開國之初,百廢待舉,那粗糧也是寶貴的。 可是如今,我們合理分工,專注于涂料配方技術和產品的開發了,大家都開始吃細糧,享服務了。卻發現,喂我們細糧,給我們提供溫馨服務的,往往是洋人,或者,跳槽受雇于洋人的老同事。時間長了,我們還發現,這吃細糧、享服務的生活有時也不那么盡如人意。你要吃白面,他說你們的大米挺好;你要吃饅頭,他卻勸你改吃面包。總之,不大聽你的。我不排外,也明白,今天的成就來源于改革開放。實際上,筆者也是身體力行者,參與了羅門哈斯、聯碳、吳清亮的引進工作。也不能說,外來的和尚個個心懷叵測,甚至許多外來人成了我們的好朋友。但是,就是你從自身的需要出發,想要得到的東西,往往得不到,或不能順利得到,或只能以超出常規的代價得到。 說這些,并沒有否定我們自己的努力和所得成效的意思。生產醇酸、氨基有三木等,那么多大學,復旦、華南理工、武漢化工乃至于安徽大學等都在不辭艱辛地為我們服務。北京化工為了更好地為我們服務,不惜巨資裝備了先進的儀器,所得成果水性全丙木器漆相當優秀,這些都是點滴在心的。但是,總體上,受制于人之感,總是揮之不去。我們的中高檔轎車,我們的遠洋巨輪等,什么時候才能用上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涂料產品呢? 其三,我們對涂料的發展缺乏真正的多層次的、有效的關注。受制于人,源自我們自己的本事不大。要學得本領,要付出代價,要人力資源的培養和財力的支持。本領非止一端,要順利逐步學得,需有統籌。沒有足夠的關注,人、錢、統籌都是空談。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