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防企業并購、上市情況 1.跨國安防企業并購、聯合 從近幾年國際安防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著名國際安防廠商的并購擴充案例不斷出現,像博世收購了DS和飛利浦旗下的通訊及視像保安系統業務,組成博世安保有限公司;霍尼韋爾收購了安定保、C&K、西屋,組成霍尼韋爾安防集團;GE并購了InfoGraphicSystem、INTERLOGIX;先訊美資并購AD;泰科又收購DSC和先訊美資等等,安定保、西屋、C&K、AD、DS等人們熟知的品牌,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它們的消失,也成為一個時代結束的標志。 2007年8月施耐德電氣宣布收購Pelco公司。Pelco是視頻安保系統設計、開發和生產的世界領先企業。收購Pelco將進一步增強施耐德電氣的樓宇自動化業務實力。 隨著這些國外安防巨頭對中國市場的深入了解,他們的目光開始盯上中國的企業。他們深刻認識到,在中國市場,如果想分得更大的市場蛋糕,收購中國本土企業無疑是一條捷徑。 2008年初上海博超科技有限公司與美國UnistoneSecurityLtd正式簽署了戰略并購協議。UnistoneSecurityLtd是一家有著多年歷史的安保高科技產品和服務專業供應商,上海博超與美國UnistoneSecurityLtd戰略合作,標志著中國安防企業朝著國際化方向又邁進了一步。 未來幾年,國內安防企業將不斷經受外資并購風暴的考驗,在來勢洶洶的并購浪潮面前,只有擁有強大資金和技術實力保證的本土企業才能經受住考驗,扛起民族產業的大旗。 國內企業同樣可以采取聯手外資企業的策略,與狼共舞。2007年5月神州數碼宣布與AXIS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攜手開拓中國IP視頻監控市場;6月神州數碼與博世安保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博世安保將借助神州數碼的渠道和網絡優勢,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9月神州數碼又與全球領先的非接觸式門禁卡和讀卡器制造商HID正式簽約,成為HID門禁產品的中國區總代理。透過與多家外資安防企業巨頭的頻頻牽手,神州數碼同時成為諸多國際知名品牌的中國總代理,奠定了神州數碼中國安防領域主要分銷商的地位。 2.國內安防航母浮出水面 2007年6月CSST在北京宣布安防服務(中國)有限公司的成立,同時發布新一輪的戰略并購及合作消息,一艘安防航母已經初具規模。 近年,CSST通過一系列并購,旗下子公司已有--九鼎企業集團、上海誠豐、常州明景、深圳宏天智、武漢恒億、杭州天視、豪恩安全、艾禮安、廣東響石、北京冠林、深圳進林等10余家企業,涉及金額達到十幾億元。這些企業擁有各自的優勢,基本都是業內一流的企業。然而CSST的并購還未結束,2008年又收購了三家安防企業:深圳科松、迪特數碼和興天下科技,CSST的目標是要囊括安防各個領域。 一方面,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國內出現三、五個一流安防巨頭是我國安防產業發展壯大的必然結果,也是打破目前品牌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次不齊的必然過程。企業之間的并購只是一種合作形式,整合是必由之路,并購整合的最終目的是能夠給安防行業帶來更好的發展。而另一方面,中型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要么被收購或者轉型,小企業發展空間則被放大,而不具優勢的安防企業將失去生存的空間,安防行業將走向良性發展之路。 視頻監控產品的領導品牌海康威視2008年3月份宣布在2008年推出新一代壓縮板卡和新一代嵌入式硬盤錄像機的同時,全面推出前端視頻監控產品,包括超寬動態攝像機、超低照度攝像機、自動聚焦一體機、半球等模擬和數字多個系列的前端視頻監控產品,此舉意味著海康威視將提供更加豐富的視頻監控產品線,協助合作伙伴為最終用戶構建更完美的系統解決方案。海康與CSST已成為國內安防的兩大巨頭。 3.國內安防企業涌現上市浪潮 2007年開始,安防行業掀起了第二波上市浪潮,而且其波及面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2007年10月29日,CSST正式轉板紐約證交所,成為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安防企業。CSST的上市給安防行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攪動了安防行業多年不變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許多安防企業上市的沖動。 2007年6月藍色星際在英國倫敦證交所上市。2008年2月大立科技在深圳證交所上市。這是首家以安防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標志著安防企業的上市融資之路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隨后另一家專業安防企業大華股份于2008年5月在深圳證交所上市。海康威視則預計會在2009年登陸證券市場。 上海、深圳以及國外證券及投資機構也開始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注安防行業,開始與安防企業密切接觸。預計2008-2009年還將陸續有重量級安防企業上市的身影浮現,上市融資將是解決安防企業資金問題的有效手段。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