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歷來愛子女如護犢,寧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委屈孩子。計劃生育政策,使得絕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在家庭中彌足珍貴。而中國家長寵愛孩子最充分的表現就是盡量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 房價不跌,一個充分的理由就是剛性需求。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剛性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需要支付能力。中國勞動力價格很低,這是全球公認的事實。一個大學畢業生,能夠找到一份稅后月薪三千元的工作已經是很成功了。在上海,交通稍微方便一點的小區,目前房價不低于每平方米兩萬元人民幣。一套九十平米的小戶型房屋總價高達一百八十萬元人民幣,首付就要五十四萬元。以年輕人目前的支付能力來說,根本無法兌現這種剛性需求。 溫州是個典型的"護犢"城市。子女結婚,往往雙方父母共同出力,傾其所有也要將房子買下來,一代人不夠,還要搭上(外)祖父母一起共同努力。孩子在哪個城市生活,父母就在哪個城市為孩子購房,為孩子買房似乎成為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溫州這個人口不到八百萬的城市,房價奇高,且宏觀調控之下房價在過去的三個月里還連續攀升,新開樓盤每平方米平均價格高達兩萬兩千三百元人民幣。而事實上,溫州是個薪水不高的城市。 生活在中國城市里的年輕人,如果沒有父母幫忙首付房款,很少有人有能力在三十歲之前購置房屋;有的在首付之后,接下來的月供仍然需要整個家庭經濟投入。 中國的高房價本質上是建立在中國家庭幾代人積蓄基礎上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濟成果,甚至包括未來的經濟成果,絕大部分被房屋所"吞噬"、透支。 如果,中國的父母們在孩子大學畢業后就讓其獨立,而且這種獨立更多體現在經濟上的獨立;如果,中國的父母們將畢生的積蓄都用于提升暮年生活質量上;如果,我們年輕的一代將"啃老"認為恥辱,相信目前的高房價就會失去部分基礎。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