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市場監測顯示,10月18日,全國鋼材社會庫存指數為150.83點,比上周下降了0.34%,經歷了一周的上漲之后,庫存再次由上升轉為下降。近日來,國內鋼價卻有跌幅加深的趨勢,成品材市場成交量逐步回落,市場陰霾之勢加劇。對此,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葛昕在采訪中表示,當前鋼材社會庫存對市場價格的指導意義已經越來越弱。
直供比例增大庫存作用減小
葛昕并不是毫無根據地說出這話的,據他所言,當前鋼廠直供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同時,鋼廠直發也逐漸成為一種銷售模式,所以庫存所能反應的市場已經越來越片面。
在傳統的銷售模式中,鋼廠更多是通過貿易商來拓展自身的銷售渠道,但2012年,鋼貿商尤其是南方的鋼貿商遭受了重創,資金鏈斷裂,鋼貿商作為鋼廠“蓄水池”的功能越來越弱化,鋼廠直供的貿易模式有了明顯增加。
其次,由于鋼材市場變動太大,現貨銷售模式所能獲取的利潤越來越少,更多貿易商開始改變傳統的現貨銷售模式,從鋼廠直發的方式越來越多。北京冀玉明鋼鐵貿易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代表,總經理于占明告訴記者,當前他們主要選擇對工地直供,因此本身庫存已經很少,都是根據訂單情況直接將貨從鋼廠發到工地。北京京華盛業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俊蛟則表示,目前他們公司日常只保持著幾十噸的庫存,囤貨已經不是他們的主要經營方式了,他們的絕大部分業務都是選擇從鋼廠直發,沒有風險。
事實上,鋼材從鋼廠直接發送到終端用戶,中間減少了倉儲和物流環節,能大大降低采購商的成本,鋼廠與終端用戶面對面,也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浪費環節,因此各方都不排斥這樣的局面。
據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直供在各類銷售渠道中排列第二,占比35.5%。在2013年上半年的銷售中,鋼企直供的增幅最大,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1.5%。葛昕表示,對鋼廠來說,直供比例的增加他們樂見其成,因為這將是鋼企增收創效的有效途徑之一,也將是市場發展的一種趨勢。
不過,貿易商的作用同樣不能被忽視,至少到目前為止,市場上活躍的還是數量龐大的鋼貿商,只是鋼貿商改變了經營模式而已。事實上,鋼廠與鋼貿商的合作反而更加緊密化,按需訂購以及更為靈活的銷售方式成為鋼廠與鋼貿商合作的主要方式,這樣,鋼貿商能獲取穩定的利潤,風險也基本由鋼廠承擔。
“冬儲”等庫存方式漸行漸遠
10月底,北方大部分城市開始步入初冬,按照傳統的經營思路,再過一段時間,鋼貿商就該考慮“冬儲”的事情,儲多少,怎么儲都是要仔細考慮的問題。然而,近年的市場行情變化莫測,需求萎靡不振,市場早就不按規律出牌, “冬儲”已經不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操作風險很大,近兩年,選擇“冬儲”的鋼貿商們大多損失慘重。
鑒于這樣的原因,現在愿意選擇“冬儲”的鋼貿商越來越少,提及這個話題,他們幾乎一致表態,“冬儲”已經不可取,所以他們已經不再選擇“冬儲”了。在鋼材還是緊缺資源的時代,誰握有鋼材誰就擁有對鋼材的可能定價權,鋼貿商可以獲取充足的利潤空間,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愿意手握庫存,失去利潤他們也自然失去了操作的欲望。
其實,不僅僅是“冬儲”已經被大家放棄,傳統的“金三銀四”、“金九銀十”等季節行情也同樣失去了操作的意義,“旺季不旺”反而成為近兩年的正常行情。正是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貿易商也就不再選擇大量囤貨,因為庫存的風險遠遠大于他們可能得到的利潤。
當貿易商不約而同的放棄做庫存時,庫存作為蓄水池的作用就開始逐漸減小,尤其是對市場價格的調節功能慢慢喪失。此外,由于當前鋼材產能居高不下,遠高于市場需求,因此只要市場價格有所上漲,鋼廠就有強烈的產能釋放沖動,這種產能的釋放很快就會反應到市場價格上,故現在市場價格很難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鋼貿商做庫存的意義就大大降低,庫存對鋼材價格的影響也就日漸減少。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鋼材庫存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越來越不能反應市場的變化情況,葛昕表示,以后可能需要將鋼材社會庫存和鋼廠庫存結合起來才能反應市場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