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發端于去年12月份的反彈主要受益于歐美變相寬松和中國貨幣政策松綁預期所強化的金融屬性,但由于實體經濟復蘇相對虛擬經濟和貨幣政策滯后,中國需求不足和庫存高企都將導致商品屬性漸漸占優,并帶動商品展開擠泡沫式的調整。
金融屬性目前占優
目前來看,金融屬性對商品市場的影響力度明顯更強。
首先,對比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表現發現,股指和商品等資產價格上漲的復蘇明顯強于實體經濟指標回升的幅度。美國道指在2月21日盤中突破13000點,創下2008年5月20日最高記錄,較去年上漲6.12%,而去年四季度美國GDP增速折合年率也不過增長了2.8%,且美國上市公司市值占GDP的比重早在2010年突破到了117%,估計2011年可能突破200%。
其次,從長期看利率和商品呈現負相關關系,而商品與貨幣供應量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我們統計得出,反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CRB期貨指數與美國聯邦基準利率為負0.74,而與美國貨幣供應量M2呈現高達0.87%的正相關。自去年三季度開始,美國推出扭曲操作,歐洲連續降息和LTRO操作,新興經濟體也從遏制通脹轉向“保增長”而降息,再就是2月14日日本央行宣布將資產購買計劃規模擴大10萬億日圓(合1,290億美元)至65萬億日圓,這些都為金融屬性影響商品增添了砝碼。
再次,對沖基金蜂擁進入商品市場,大舉增持凈多頭寸。CFTC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14日當周,多頭倉位已接近5個月來的高位,對沖基金經理持有的18種美國大宗商品期貨和期權凈多頭頭寸增加了2.9%,至956313份合約。
最后,歐洲債務危機緩和,市場恐慌情緒下降,刺激商品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歐元區財長會議周二就希臘第二輪援助方案達成協議,這使投資者投機情緒大漲。事實上,進入2012年以來投資者對歐債危機的態度就更加樂觀,反映市場恐慌心理的標準普爾500波動指數(VIX指數)在2月份大多數時間都處于20以下,在去年三季度歐洲債務危機肆虐之際一度攀升至40以上。
回歸商品屬性將致市場調整
由于實體經濟復蘇相對虛擬經濟和貨幣政策滯后,中國需求不足和庫存高企都將導致商品屬性漸漸占優,并帶動商品展開擠泡沫式的調整。
從全球經濟來看,經濟溫和復蘇勢頭難以改變,OECD34個成員國公布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疲弱的格局并沒有改變,OECD34個成員國2011年全年整體GDP增長1.8%,低于2010年的3.1%。
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出口受拖累的情況下,經濟增速也將保持堅實的勢頭,2月22日,匯豐公布中國2月份制造業PMI初值由上月的48.8升至49.7,但新出口訂單繼續大幅下降至47.4,創下8個月以來的新低,出口形勢嚴峻。
從庫存周期看,目前中國還處于去庫存化階段,而產出的回升和原材料庫存的增加,暗示產出將擴張,但產成品庫存還處于高位,暗示產能過剩和需求不振將使2月份中國制造業PMI中的產成品庫存指數再度攀升。例如,國內鋁庫存突破110萬噸,橡膠的保稅區庫存也在100萬噸以上,農產品中的大豆,其港口庫存維持于650萬噸以上的高位,棕櫚油港口庫存再創新高至94.9萬噸。(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