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2年以來,外盤商品走勢整體較強,原油已突破106美元高位,倫敦金屬、芝加哥農產品普遍走高。而國內商品表現卻不溫不火,與原油直接相關的能源化工品種普遍上行乏力。這種“外強內弱”的矛盾走勢還將持續多久?在宏觀面利好頻現的當下,國內商品能否絕地反彈,迎頭趕上?
“外強內弱”格局仍存
與國際大宗商品相比,目前國內商品表現依然較弱。由于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導致中國外需低迷,加上內部通脹壓力尚存,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這直接導致原材料需求快速下滑,國內商品價格持續低迷。
與此相反,雖然發達經濟體也深受歐洲債務危機之苦,但是歐美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復蘇,前期在中國收緊銀根抗通脹時,歐美等國卻長期實施超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些充足的、低廉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涌入資本市場中,從而不斷推高歐美股市和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
永安期貨分析師鄭若金稱,通過對比中美兩國股市的表現可以充分說明上述觀點。當前,在美國依然維持高失業率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卻攀升至13000點左右,離2007年10月創造的14198.02點的歷史最高點只差1200點。而每年GDP保持9%左右增速的中國上證指數卻只有2404點,2008年10月的低點是1664.93點。
東亞期貨分析師賈錚認為,國內的寬松政策遠不如國外的“給力”,市場資金還是偏緊,因此雖然國外商品出現反彈,但國內跟隨力度不大。
政策激勵低于市場預期
經過開年的一輪反彈,2月10日以來,全球商品普遍出現回落。而近日,由于宏觀環境有所好轉,商品又有反彈兆頭。這不由令人思忖:在這波反彈中,國內商品能否趕上國外商品的反彈力度。
目前,下游需求并未明顯回暖,拉動商品上揚更多的是政策和宏觀面的利好。眾所周知,歐美國家仍在不停地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那么國內是否也在效仿?
近期,中國央行確有放松銀根的舉動,上周末下調了存款準備金,只可惜,市場的反應并不強烈,商品走勢仍顯得波瀾不驚。
分析師賈錚表示,“保證金的下調,一方面說明政策有所松動;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說明實體經濟不佳,市場流動性差,央行才會有下調舉措。此外,雖然希臘問題暫時得到解決,但從外盤及國內走勢來看,并沒有太大的反響,漲幅不如市場預期。”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經濟復蘇依然緩慢,對于各類大宗商品的需求并沒有出現消費旺季的跡象,上漲主要還是源自于對宏觀面政策寬松的預期。因此,一旦商品回歸基本面,走勢短期內還將偏弱。不過,歐美寬松政策依舊,也給價格下方一定的支撐,近期商品將偏向于區間震蕩整理。
短期難改“外強內弱”走勢
基于國內的流動性水平和供需狀況,專家稱,“外強內弱”的格局很難在短期內有所改變。
短期內,在資金的推動作用下,國內大宗商品可能還會弱于國際大宗商品。分析師鄭若金表示:“盡管當前中國貨幣政策有所松動,但通脹壓力并未完全消退,因此未來實體經濟能否保持平穩的增長將對國內大宗商品走勢起到關鍵性作用。”
南證期貨分析師徐蔚也表示,商品市場“外熱內冷”的情況可能還將持續。國內商品走強的壓力面臨真實需求和流動性兩大障礙。節后的情況顯示,終端需求乏力,而流動性短期也不會明顯改善,雖然央行下調準備金率,但貨幣政策有明顯的滯后性。
上海中期分析師方俊鋒認為,目前國內現貨疲軟,貼水報價使得進口虧損處于很高水平。盡管近期的宏觀面稍有緩和,但希臘債務問題并未過去。市場不少觀點認為希臘可能很快需要再度援助,債務危機時好時壞的格局使得價格難以出現大幅走強,且基本面也并不支撐價格走強,國內市場受到房地產和汽車消費放緩的影響,整體的旺季特征可能不會簡單重演。
期待國內商品迎頭趕上
當然,也無需過度悲觀。如果將目光看得更長遠些,資金不斷推高的資產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那么由于中國股市價值低估以及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屆時國內商品的表現可能會強于國際大宗商品。
國元海勤期貨研發中心總經理姜興春表示,“實際上,國內商品正在逐步追趕國際商品的走勢,尤其在央行下調存準率以后。政策支持商品反彈,國內公布的經濟數據也支持商品走強,相信國內商品有望迎來反攻的一天。”
銀河期貨分析師呂曉威稱,整體而言,宏觀環境還是有所好轉的。而外盤一些品種前期漲勢比較兇猛,回落幅度也較內盤有所放大。在內外盤價格相互影響的情況下,反彈幅度也會受周期作用相互影響,“外強內弱”的情況也難以長期維持。(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