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本是中國進入傳統需求旺季的時間,全球金屬價格也常因中國因素表現出階段性強勢特征,然而今年銅市則呈現出不同以往的“外強內弱”格局。
從外部看,歐洲穩定金融市場的工作持續推進。歐元區通過提供三年期無限量低息貸款向商業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并且在尋求歐債危機最終解決方案上持續推進,這在中短期平撫了市場有關歐元區可能出現崩潰性危機的憂慮。歐債問題的中短期穩定和美國經濟的持續復蘇令歐美資本市場穩步上漲,為基本金屬提供了向上的動力。
但從國內看,為應對外匯占款下降帶來的流動性風險,中國自去年12月起啟動了調降存準的日程,但因吸取了2008年底政府巨量投資的負面教訓,中國政策的轉向可謂極其謹慎,在滿足市場基本流動性需求的前提下,中國央行并沒有釋放出更明確的放松信號。在沒有明確政策轉向的背景下,春節之后實體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疲弱態勢,金屬庫存節節攀升,上期所銅庫存更是創出200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需求的疲弱,使得春節后中國金屬采購商遲遲不肯進入國際市場,并對外圍金融市場推高的金屬價格缺乏充分的認同。
總體說來,一方面主要經濟體政策趨好令金屬價格短期難以再現去年歐債危機的低點,另一方面各國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仍然僅處于底部企穩階段,真正的實物買需尚未抬頭,無法支撐金屬價格的趨勢性上漲。因此,中短期來看,金屬價格恐怕只會維持窄幅盤整格局,極難走出趨勢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