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3月9日報道,近來,伯南克的講話并未發出美聯儲將推出寬松政策的明確信號,市場對美聯儲放松貨幣政策的預期降溫,美元有所企穩。而美國經濟喜憂參半,歐洲經濟數據疲軟,市場風險偏好情緒降低,銅1205主力合約已打破了12月15日以來的上漲通道。預計在國內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外圍金融風險或將使銅價短期面臨回調。
外圍金融風險抑制銅價上行空間
目前,全球經濟仍處于弱勢復蘇的階段。近期美國經濟處于溫和復蘇態勢,但失業率水平仍處高位;歐元區受歐債拖累,時刻處在衰退邊緣;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增長乏力。IMF最新報告預計,2012年中國GDP增速降至8.2%。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調至7.5%,這是2005年以來首度低于8%。然而,年初以來,在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油價持續上升,特別是2月以來原油價格上漲12%,未來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這無疑將打擊依然脆弱的經濟。隨著油價上漲逐漸向下游傳導,去年底開始的制造業景氣回升將面臨威脅。3、4月份西班牙、希臘進入償債高峰,兩國相繼出臺縮減預算法案或債券置換邀約等,短期穩固市場信心,后續進展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金融屬性方面的風險因素正在加劇,銅價上行的空間將受到抑制。
銅終端消費疲軟
春節后的中國消費遲遲未能回升,導致國內庫存高企。截至3月2日,國內銅庫存增長2.5%至22萬噸,達到9年多來的最高水平。這顯示銅庫存明顯過剩,若考慮民間庫存,則顯示更加沉重的壓力。而與此同時,LME銅庫存降至兩年半低位,不足30萬噸。2月內,倫滬銅的庫存一減一增,出現明顯背離。我們可以簡單地從目前高達30%的注銷倉單占庫存比可以推測出,未來倫敦庫存有繼續減少的趨勢,但歐美倉庫減少中最多的是新奧爾良倉庫,而該倉庫的減少一般不認為是需求的增加。所以,我們更傾向于市場對于大戶移倉的猜測。
同時,兩市庫存的變化給予投資者一個信號,國內的消費仍舊疲軟,而國外的庫存減少并不能簡單的被視為需求的增加,因此倫銅庫存的減少對銅價的提振作用較為有限。
國內去庫存化對銅價支撐減弱
中國因素對銅價的支撐作用一直以來都是投資者津津樂道的談資。每年上半年3到6月份,國內的消費旺季導致銅進口量的大增,繼而帶動倫銅的一波漲勢。今年1月份的銅進口量也不“吝嗇”。中國海關進口數據顯示,1月份精煉銅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36.6%,至335480噸,這表明1月中國銅進口強勁。但春季消費不如預期,滬銅現貨大部分維持貼水,企業開工率較低將導致進口和產量部分轉化為庫存。另外,目前保稅區35萬噸的銅庫存等待沽售,國內顯性庫存和隱性庫存都處于高企狀態,這可能導致國內再現去庫存化過程。
總之,銅價外強內弱,但在歐元區國家經濟數據不佳,美元企穩反彈等金融屬性減弱的情況下,國際銅價將難有作為。同時,國內庫存持續高位導致供應壓力攀升將抑制中國需求支撐動力,后市銅價在內憂外患中風險加劇,恐將有所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