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屬鋁市場面對庫存迅速上升,必須采取進一步的有力行動,但若想達成類似1990年代初期曾實施過的政府間限產協議,可能性并不大。 而北美、歐洲與中國業者在金屬鋁運輸和包裝方面的高成本業務,將不得不繼續縮減產能,甚至完全停止。 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商--UC RUSAL的執行長Oleg Deripaska在本周稍早提出了簽署新的鋁生產諒解備忘錄的可能性。早在1994年,全球主要鋁生產國的政府就曾同意大幅減產,以因應前蘇聯供應過剩的影響。不過分析師懷疑能否再次達成這樣的協議,因為存在法律上的阻力,此外行業形態的變化也使得物流方面難以協調。 "再次簽訂諒解備忘錄的的可能性非常小,主要的西方生產國會避之唯恐不及。比方說,美國當局就會跳出來說,這違反了反壟斷法。"獨立顧問Angus MacMillan指出。 他還認為,倘若因為產量削減推高鋁價,導致消費方成本上升,與此同時其產品卻依舊需求低迷,那麼他們也會強烈反對的。還有人認為,目前世界貿易組織(WTO)比1990年代初期更有力量,也會阻止此類協議的達成。 CRU集團資深分析師Massimo Rossi表示,很難把主要生產商召集到一起,并就統一采取行動達成一致。 分析師指出與1990年代初相比,政府與鋁生產商之間的聯系沒有那麼緊密了,因此對後者的影響力也大打折扣。有些老生產商已經消失,而在中國涌現出的諸多獨立生產商或將成為達成該協議的障礙。 "在今天的環境中,再次簽訂諒解備忘錄的機會微乎其微。你必須應付中國及其相當分散的生產結構,還得把UC Rusal、必和必拓、力拓、美鋁、中鋁和來自中東的大生產商召集到一起。"Rossi表示,"這會是一個非常艱巨而費時的過程。" **庫存居高不下** 上次諒解備忘錄的簽訂拜賜于前蘇聯解體。由於該國需求,特別是軍用需求一瀉千里,而庫存則跳升至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鋁源源不斷地流向西方國家。全球需求下滑,令LME鋁庫存近期屢創新高。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庫存目前處於紀錄峰值284萬噸。市場擔心庫存可能上沖400萬噸,愈加突顯出進一步減產的必要。 不過分析師認為,這只能通過高成本運轉來實現,政府和生產商聯合行動恐無濟于事。 "我看這還得靠市場來解決。"獨立咨詢師James King說道。他認為近些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中國小煉廠可能會付出代價。在全球4,000萬噸鋁產量中,中國約為1,300萬噸。 MacMillan還指出,美國和歐洲某些國家的部分煉廠亦可能經營不善倒閉。生產商迄今已宣布削減約550萬噸的年產能。在上次諒解備忘錄中,俄羅斯同意在六個月中減產50萬噸,美國、加拿大、挪威、澳洲和歐盟同意減產150-200萬噸。 但分析師質疑上個備忘錄所謂的成功,他們認為減產并沒有完全實現,而且在減產開始時,市況已開始改善。 官方數據顯示,全球1994年原鋁產量為1,915.8萬噸,較1993年降幅不到60萬噸。"這算不上很大的成功,花了那麼久達成協議后,市場其實已經開始好轉。"King說道。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