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都江堰市崇義鎮世偉門業的車間里,工人吳月明左手拿著遮光板,右手持焊槍,焊接著一道即將完工的鋼門 ,濺起的鋼花發出耀眼的光芒。吳月明的心里,就如那濺起的鋼花一樣,亮堂堂的,充滿著歡暢的欣喜。地震 之后,通過接受焊接技術培訓,吳月明找到了一份"每月有2000多塊錢收入,也比較穩定"的工作,結束了以前四處飄蕩的生活,他覺得人生正走向美好。 地震之前,吳月明沒有什么專業技能,"沒有穩定的工作,哪里有活兒干就往哪里跑,感覺自己就如水中的浮萍,四處飄蕩,常常過著明天不知在哪里落腳的生活。"地震之后,吳月明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地震之后,都江堰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房屋需要重建 ,這里既蘊涵著無限商機,也潛藏著無數的就業機會。"據我們粗略統計,通過災后重建,拉動包括建材、運輸等相關產業,可以吸納12萬人就業。"都江堰市勞動就業部門敏銳地意識到,災后重建是蘊藏著就業機會的"富礦"。 如何去挖掘這個"富礦",讓那么多的受災群眾找到生存之本 就業?或許,推動崇義鎮鋼門窗產業發展,就是都江堰市勞動就業部門緊抓災后重建機遇,挖掘就業"富礦"一個最好的例證。 鋼門窗 是崇義鎮的一大特色。地震前,崇義鎮共有初具規模的鋼門窗企業50余家,專業鋼門窗生產工人近3000人,年生產鋼門窗約120萬樘,產值近3億元。"地震之后,都江堰房屋大量重建,你說需要多少鋼門窗,這就是商機,這就是解決就業的大好機會。我們一方面通過政策、資金手段,支持企業擴大產能,一方面加緊培訓制作鋼門窗的人才,輸送到鋼門窗企業。成效是一舉兩得,既推動了鋼門窗產業的發展,也解決了當地人的就業問題。"都江堰市就業局長郭毅剛對筆者說,地震之后,僅鋼門窗焊接這項技術,該局就組織了6期培訓,輸送了1000多人到鋼門窗企業就業。"到現在為止,直接或間接從事鋼門窗產業的,超過萬人,實現了崇義、天馬、胥家、聚源等多個鄉鎮的受災群眾就地就業。"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