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節后第二周開始,國內鋼材市場急劇震蕩,價格大幅下跌。業內專業人士對近期國內鋼材市場呈現的震蕩波動行情進行了一系列調研,發現春節之后出現這一波鋼材市場價格快速、急劇震蕩回落的運行態勢,最主要原因是鋼廠的全面恢復生產,資源快速增加,而下游終端需求沒有明顯釋放,出口全面受阻,供需矛盾激化,市場壓力加大,導致鋼材市場價格的頻頻下跌。 回顧這段時期的鋼材市場運行狀況:在2008年10月、11月間,國內鋼材市場持續疲軟、低迷,鋼材價格一路下跌,一度跌至底部,為了保價救市,國內不少鋼廠主動減產、限產甚至停產。到了12月份,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尤其是波及到實體經濟之后,國內經濟增速回落,面臨形勢嚴峻,于是國家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拉動內需、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特別是4萬億投資規模的利好因素帶動,使市場信心增強,由此鋼材市場也一改前期持續震蕩盤整、一蹶不振的狀態,鋼價開始止跌企穩反彈,2009年1月份,國內鋼市同樣有所回暖,鋼價攀升,如普通熱卷市場價格從3,000元/噸以下,回升到4,000至4,050元/噸。也正是因為鋼市的回暖,刺激鋼廠相繼恢復生產,有的滿負荷生產,導致國內市場的鋼材庫存量再度增加。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08年11月份,國內粗鋼產量達到3,519萬噸的年內低點水平,之后鋼廠生產恢復迅速,12月份回升至3,780萬噸,環比增長 7.42%。日均粗鋼產量由08年11月的117.3萬噸上升至12月121.9萬噸。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1月份我國粗鋼日產水平達到134萬噸,2月份達到144萬噸。其中,2月份的生產水平已經相當于年產粗鋼5.26億噸。今年1-2月,我國粗鋼產量達到8134萬噸,鋼材產量918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4%、3.1%。業內人士認為,產能的釋放,產量的增加,而市場終端需求并沒有快速增長,4萬億元投資規模對拉動鋼材需求還沒有體現出來,有的建設項目需要立項、評估、論證、設計等,到開工建設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鋼廠加速恢復生產的進度,有的地區似乎全面恢復生產,大量過剩的資源,加大了市場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鋼廠的全面恢復生產,產能的快速釋放,與一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有很大關系,可以說是地方保護主義,導致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凸現,助推了鋼材價格快速下跌。據報道,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武鋼產品省內循環的意見》。該《意見》顯示,湖北省內各市州政府和省政府有關部門,引導省內機械、汽車、家電、船舶、鐵路、建筑施工、工程設計等企業(單位),在材料選用、項目設計等多方面主動介入,積極促進武鋼鋼材"省內循環"。所謂"省內循環,就是盡可能地引導企業產品在省內產業鏈中自我消化。"有關人士表示,政府將利用有形之手,全力扶持像武鋼這樣的重點企業,引導省內各企業和單位購買該企業產品。 業內人士指出,地方保護主義從本地區的局部利益出發,不顧全局的、總體的利益,為了當地的財政稅收,要求鋼廠全面恢復生產,虧損的由財政補貼,這種行政干擾,完全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在短期內也許對鋼廠、對當地的財政收入產生一些作用,但從長遠看,不顧國內外面臨的市場實際情況,將鋼鐵產能過早過快的釋放,對鋼廠是沒有利的。最終將導致國內鋼材市場的急劇震蕩波動,鋼材價格大幅下跌,跌至生產成本底線,鋼廠也不得不被動減產限產。 鋼廠的加快恢復生產,從局部看是正確的,但從全局看是絕對錯誤的。在市場終端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狀況下,鋼廠的產能全面釋放,那么市場經濟規律這個看不到的手將會進行調節,最后迫使鋼廠再度減產、限產甚至停產。任慶平說,要使后期國內鋼材市場趨于平穩,價格不再大跌下挫,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鋼廠主動減產、限產,只有鋼廠把產量降下來,將庫存降下來,使供需趨于平衡,那么國內鋼材市場也方能走向穩定。 業內人士認為,指望鋼廠出口來平衡國內鋼材市場的供需狀況,緩解供需矛盾,已經不可能了。從各方面傳遞的信息,目前國際鋼材市場比我國還要糟糕,巴西、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當地的鋼材需求強度繼續減弱,都瞄準中國市場,以最低的價格向中國推銷,有的板坯價格只有365美元/噸,熱卷價格都在 3,000元/噸之后,有的只有2,600至2,700元/噸,一方面大量進口的低價鋼材投放國內市場,一方面國產鋼材卻出不了口,在這雙重打壓下,國內鋼市的壓力將會繼續加大。如果鋼廠繼續釋放產能,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最后,業內人士呼吁各地政府和鋼廠從穩定整個國內鋼材市場大局出發,堅決杜絕地方保護主義,主動控制產能,合理排產,平衡供需,這樣鋼材市場將會出現新的轉機,整個市場將會回暖,價格回歸到合理的、正常的價位。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