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刺激可能只會加劇房地產市場的分化,一線和少數二線城市的房價可能會繼續明顯上升,但三四線城市由于供求關系失衡,受益程度相對較低。
觀點地產網 本刊編輯部 過去一周,對于中國房地產來說最重要的新聞莫過于央行年內第三次“雙降”。
央行在秋季最后一個節氣“霜降”決定“雙降”,成為了幾乎所有媒體的頭條,而后,各種各樣的報道和評論開始密集發布。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1.5%,低于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CPI漲幅1.6%,中國切切實實的再一次進入了負利率時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負利率對于房地產的深遠影響,更勝于降息、降準所帶來的顯性作用。
降息可以降低購房成本,刺激居民購房,降準則可以讓銀行的流動性更加充裕,有利于企業和購房貸款。但是降息降準刺激的是整個國民經濟,房地產只是同樣受惠于這樣的經濟環境,并無特別之處。
當然,針對房地產行業刺激也不是沒有,國慶節前就已經出臺了一輪政策,毫無疑問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穩定“雙中高”增長的關鍵力量。那么,為什么說負利率對于房地產的影響更加大?顯然要從負利率這個現象說起。
經過這幾天新聞報道的“轟炸”,相信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負利率時代是什么意義。錢存在銀行只會不斷縮水,這對于有大量或一般數量存款的人來說,一樣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很大部分人會考慮把錢從銀行取出來,尋找新的投資途徑。
現階段而言,投資保值增值的最好途徑仍然是房地產。
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過去4次負利率期間,房地產都呈現出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包括1992-1995年累計漲幅達到60%,2003-2005年累計漲幅為34%,2006-2008年累計漲幅為12.8%,2010-2012年累計漲幅為15%。
那么這一次,中國的房價會不會又再一次出現上漲?顯然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問題。
國家統計局上周五公布的2015年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與上個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1個,上漲的城市有39個,持平的城市有10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深圳漲幅最高,為4.0%。另外,北京價格環比上漲1.1%;上海環比上漲1.9%;廣州環比上漲1.4%。
與去年同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8個,上漲的城市有12個。9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深圳漲幅最高,上漲38.3%;湛江下降幅度最大,下降7.4個百分點。此外,北京價格同比上漲5.9%;上海同比上漲9.7%;廣州同比上漲4.9%。
1-9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29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5%,增速比1-8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8.2%,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11.4%,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1.8%。商品房銷售額56745億元,增長15.3%,增速與1-8月份持平。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8.2%,辦公樓銷售額增長18.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1.7%。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房地產銷售上漲與房價上漲的局勢已經在不斷加深,但這種局面卻是不同步的。
政策刺激可能只會加劇房地產市場的分化,一線和少數二線城市的房價可能會繼續明顯上升,但三四線城市由于供求關系失衡,受益程度相對較低。
一線城市的樓市熱度,僅從土地市場表現就可以看出,僅僅上周五一天,北京拍出三宗地。
其中龍湖聯合體經過68輪競拍,以總價14.2億元、配建配建45600平米公租房的條件摘得北京昌平區南邵鎮(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東區二期)0303-07地塊,去除配建面積后樓面價2.75萬/平方米。
泰禾集團以27.75億競拍價、配建49000平方米限價房的條件拍得北京南邵鎮0303-54地塊,溢價率50%,折合土地樓面價13231元/平方米,剔除保障房及其他共建面積,樓面價達21000元/平方米。
北京金隅以18.5億元、配建79400平方米限價商品房、46900平方米自住型商品住房的條件競得北京順義后沙峪地塊,去除配建后樓面價高達5.25萬/平方米。
在廣州,路勁地產經過40多分鐘競爭,以19.4101億元的價格競得花都新華街寶華路以北、茶園路以西J11-SJ06地塊,競配建2.97萬平方米,扣除競配建面積樓面價為8054元/平方米,刷新了綠地保持的6130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成為區域單價地王。
當然,分化的加劇已經難于避免,房地產總體形勢卻仍在好轉。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先生在恒隆集團致股東函中說到,對于那些數年前便堅持中國樓市行將硬著陸的說法從不認同,過去一年已證明本人正確。反而,該行業有可能終于成熟,行將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雖然波動難免會有,但這是房地產等長期資產的本質。
陳啟宗先生相信,近期樓價和交易額已趨穩定,政府當務之急是為土地銷售設立合理機制,令供應不再失控。那么,今趟樓市終有機會達至供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