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化解產能過剩包括現在,包括“十三五”,首先還是要嚴控新的產能,主要還是采取新建項目實行等量和減量置換。第二,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今年的淘汰任務已經下發,要加大力度、加快完成目標。第三,堅持推進兼并重組。這方面主要是妥善解決重組過程中債務處理和職工安置問題。上半年我們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土地增值稅、并購貸款和外匯登記這些政策得到進一步的完善。第四,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我們要推廣鋼結構運用和綠色建材下鄉,促進高品質的鋼材和鋁材運用。第五,加強與周邊國家、新興國家的合作,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
河北省通知“閱兵藍”周邊企業限產波及建材
為配合實施省政府印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河北省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做好紀念活動期間企業停產、限產和施工工地停工工作,制定了紀念活動期間重點控制區域和一般控制區域停產、限產企業及停工工地清單,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據生意社統計,通知中重點區域停產限產企業3212家,一般控制區域停產、限產企業共572家,波及建材行業水泥、玻璃、造紙等行業。
工信部印發建材等13個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
工信部近日印發2015年第三批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共安排項目計劃921項,其中制定699項,修訂222項。
這些標準制修訂計劃涉及化工、石化、建材、鋼鐵、有色、機械、汽車等13個行業,包括產品類標準840項,工程建設標準66項,節能與綜合利用標準15項。
光伏十三五規劃將出補貼傾斜
在10月12日,第四屆光伏領袖峰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發表題為“十三五光伏產業發展機遇和使命”的演講中提到,為了支持行業發展,光伏補貼未來8-10年不會停,不過未來會重點發展分布式光伏,補貼也有所傾斜。梁志鵬說,十三五期間,光伏產業發展的使命包括,實現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標,2020年比2014年需要新增3億噸標準煤;由于水電投產規模降低,核電建設規模有限,主要靠風電、太陽能發電,光伏發電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尤其是要擴大分布式規模。第二個使命是同步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系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第三,要實現產業升級,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全產業鏈技術能力和產業配套體系;政策引導先進技術產品擴大市場,加大領跑者示范基地建設規模。
鈦鑄件鈦絲材鈦鍛件鈦板材鈦錠鈦粉海綿鈦阻隔材料烷基胺特種化學品水處理化學品太陽能電池用背板
住建部批準《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行業標準
日前,住建部批準《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為行業標準,編號為JGJ113-2015,自2016年4月1日起實施。
其中,第8.8.2、9.1.2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JGJ113-2009同時廢止。本規程由住建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化解產能過剩新政策出臺中國力推結構性改革
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列為2016年首要工作任務。專家分析指出,產能過剩是中國經濟和產業重大結構性矛盾之一,而力推結構性改革已成為“國家行動”。
目前,中國產能過剩行業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炭、多晶硅等行業。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發布的報告,產能過剩導致企業經營效益持續惡化。1至10月份,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達386.38億元人民幣,其中主營業務虧損720億元。
王鵬認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化解產能過剩措施,首要明確了市場化方向。目前產能過剩大范圍、多領域存在,僅靠行政手段化解是不夠的,甚至可能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因此應讓市場發揮主要作用。
同時,針對體制機制性障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破解“破產破不掉,重組推不動”的困境。在破產方面,會議提出“為實施市場化破產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
人員安置和資產處置是解決好“僵尸企業”退出問題的關鍵所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并重組”。這意味著推出政策托底措施,破解各方后顧之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此前表示,“僵尸企業”可以通過市場化兼并重組和依法破產兩條途徑進行處置,依法破產又分為重整、和解、破產清算三種具體形式。處置“僵尸企業”要多重組、少破產,并確保社會穩定。
鈦鑄件鈦絲材鈦鍛件鈦板材鈦錠鈦粉海綿鈦阻隔材料烷基胺特種化學品水處理化學品太陽能電池用背板
2016年工信部制定玻璃化解產能試點積極推進重組
2016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24日在京開幕。會議提出2016年工業信息領域重點工作任務、主要預期目標、八方面具體工作內容,其中包括開展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試點。
2016年具體任務提出,分業施策調整存量,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制定實施機械、汽車、輕工、紡織、電子、建材等重點行業分業施策專項方案,支持困難行業加快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實現產品升級、轉型轉產、扭虧增盈。抓緊制定實施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總體方案,協調出臺扶持措施,引導“僵尸企業”平穩退出,積極推進破局性、戰略性兼并重組。多措并舉化解產能過剩,開展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試點。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發布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方案,制定重點區域產業轉移指南。加強對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指導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