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在火! 從09年春節聯歡晚會結束之后,"小沈陽"就火了。"小沈陽"的模仿者已經遍布全國各地。他成為了幽默的代名詞。在這短短的幾個月,他為何會火到如此程度呢?這與他的營銷策略是絕對分不開的。 從品牌營銷角度來說,"小沈陽"絕對是一個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牌,不論是他的穿著打扮還是他的表演風格,完全是愉悅觀眾的典范。 小沈陽的走紅并不是偶然,他是踏著巨人的肩膀走上高峰的。其中不僅僅有他的師傅趙本山,還有一個春節聯歡晚會這個絕對夠權威的平臺,讓他一下子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東北二人轉演員轉變成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人物。 《老大 中國企業的歷史性機遇》這本書中提到:老大是稀缺資源,做企業一定要搶做老大。一旦坐上老大的位置,就會出現金牌效應。領先的地位就是能夠持續贏利的先決條件。 現在一些小型門企,應該都領悟到這種含義了。現在的市場之所以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是因為他們都想在大企業的鋪設下,鉆"金牌效應"的空子,試圖在大型門企的光環下大賺一把。但是他們學得的只是大企業的皮毛,就如小沈陽,即便他在趙本山老師的帶領下走上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如果他沒有將自己的特色發揮出來,那么他最多也是一個客串過春晚的東北二人轉演員。那些效仿大企業的小型門企,他們從外型、顏色還有材料上去模仿,可是,他們卻沒有學到內涵、理念。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他們光輝一時,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現今,小沈陽火了,丫蛋沒火,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眾所周知,小沈陽用獨特的嗓音、夸張獨特的表演、惟妙惟肖的模仿征服了絕大多數的觀眾,他的成功就在于一個字:異。在當下的小品界中,像趙本山一樣的幽默文藝者已經不在少數,如果小沈陽走的還是趙本山的路線,那么他將沖不出既定的規則。 九十年代末的企業營銷普遍轉變為差異化營銷,到了新千年初,市場供求幾近平衡,于是消費者的眼光也變得更加挑剔。他們不滿足現有的東西,而想從市場上獲得自己的精神享受,用來鋪設他們的精神層面。所以,那些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就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差異化不僅涵蓋區別性,還包括獨特性,一種與眾不同的特點。 鮮明的品牌形象對于品牌的傳播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對于企業產品銷售來說更是如此。小沈陽在舞臺上的形象是男扮女裝,背一個挎包走遍各地,一身另類的女性裝扮更是滑稽可笑,令人印象深刻。他塑造了一個獨特的"小沈陽"形象,這是一些中小型門企可以借鑒的方式。 在消費者首次面對企業產品時,如果沒有一種驚艷的感覺,產品沒有明顯的個性,那么它要想讓消費者重新回過頭,那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想必大家都遇到過一種購物經歷:在逛街時要購買一件商品,必定要貨比三家,然而,我們經常會在看中一樣商品之后,如果覺得它是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要求,那么,接下去的商品即使非常與眾不同,也不會讓我們產生購買的欲望。所以,消費者對產品的第一印象往往決定他們是否會最終購買。"小沈陽"為企業營銷提供了可借鑒的榜樣。 可是,小沈陽的這種"火"是不是曇花一現呢? 現在的觀眾和消費者一樣挑剔,不要以為表現力強,個性鮮明的產品就可以老少通殺,也不要以為品牌得到強勢渠道的垂青并且有良好的營銷手段就可以平步青云,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只有持續創新,持續為顧客創造價值才是品牌的長青之道。 后院起火或多或少都是由于產品自身經不起市場與消費者的考驗而造成的。再加上營銷手段沒有創意,自然會被殘酷淘汰。 其實,現在許多網民都在網上質疑,小沈陽到底能夠火多久?到底能夠走多遠?有網友批判小沈陽缺乏持續創新性,也有人認為他扭曲二人轉原貌,徹底顛覆了一個男人該具有的氣概,譴責他根本不配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 的確,自從小沈陽參加完春晚和元宵晚會之后,他就沒有更新的作品了。參加的幾個電視臺雖然有點名氣,可是獻出的作品卻都是雷同的,這就引起一些觀眾的視覺和審美疲勞,漸漸地,觀眾就可能對小沈陽失去信心。 這種情況也是企業特別擔心的一件事,如果企業只能做到一個產品創新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創新而不能持續地有針對性地創新,那么,消費者在最初產生的好奇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減弱。 隨著消費者精神層次的不斷提高,他們對產品內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企業來說,固步自封只會讓自己的企業走向被淘汰的命運,而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維持一種可以生存的資本,即使不能變強變大,也不至于被市場所淘汰。這也是我們要做的,而且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