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份開始,平板玻璃市場運行逐步好轉,整體呈現價漲量穩的趨勢,行業運行質量有所改善。上半年利潤總額已達到去年全年的2倍。在經濟新常態“供給側改革”的主基調下,玻璃市場的回暖顯得十分耀眼,多數業內專業人士也是一頭霧水。是什么促成了平板玻璃這輪行情的價格上漲?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訪了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常務副會長張佰恒。
“確實,2016年以來的行業運行超出預期,整體呈現價漲量穩的趨勢。依據我們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對全國重點監測浮法玻璃企業月報數據綜合統計,1~8月份,浮法玻璃累積產量3.78億重量箱,同比去年持平;累計銷量3.83億重量箱,產銷率為101%,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期末庫存天數13.4天,同比減少1.1天;綜合加權平均價格從年初的56元/重量箱上漲到8月的63.5元/重量箱,比去年同期上漲9.46元。平板玻璃累積銷售利潤率超過10%,達到近年來歷史高位;上半年利潤總額已達到去年全年的2倍,1~8月為33.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2%。”對記者的問題,張佰恒先是說出一連串數據來說明目前平板玻璃行業的市場狀況。
他說,簡單分析,這一輪行情上漲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房地產市場的“異常火熱”,客觀上拉動了玻璃的市場增長。去年“3·30”“9·30”、降息、降準、降首付等政策加快了房地產的施工速度,對于房地產去庫存產生一定作用,同時也催高了房價的快速上漲。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萬億元,同比增長5.4%,比上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8%;房屋新開工面積10.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2.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1.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7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5.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5.6%;全國商品房銷售額6.66萬億元,同比增長38.7%;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087億平方米,比7月末減少512萬平方米,連續6個月減少。
二是政策效果的體現。2016年5月18日國務院發布了國辦發〔2016〕34號《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為提升行業信心,扭轉下滑勢頭,提高運行質量,盡快實現脫困增效,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產能調控緩解供需矛盾。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前提,而加強產能調控是緩解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政策要求和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來新增產能的速度持續放緩(1~7月累計新建生產線5條),合理控制冷修和復產,對于緩解供需矛盾、促進價格回升產生積極作用。
四是行業協調的結果。通過加強行業自律,引導行業落實政策要求,樹立“協調”“共享”發展的理念,通過區域市場治理與協調,促進了價格的持續回升。
對于這輪行情,張佰恒認為僅僅是階段性的反彈。他說,目前的運行態勢或能延續至年底,但也并不代表行業運行質量的根本好轉,也并不能掩蓋自身存在的根本矛盾和問題。解決行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仍然可以通過爭取產業政策的支持,為行業發展創造較好的環境;仍然可以通過加強行業協調,爭取維持較好的經濟效益;仍然可以通過各企業的不斷創新取得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