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建材行業平穩增長的態勢已經基本鞏固,主要經濟指標保持持續平穩運行態勢。但受需求市場、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行業增速放緩、發展動力不足的跡象仍較為明顯,行業平穩運行基礎還需要不斷維護。
一、今年以來建材工業經濟運行形勢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建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3個百分點,在工業主要行業中排名第四。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45%,低于2016年全年水平。
1、建材主要產品生產保持平穩
今年以來建材主要產品生產基本保持穩定。1-7月份全國水泥產量13.3億噸,同比增長0.2%,平板玻璃產量4.8億重量箱,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半年均有所放緩。商品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制品、石膏板、陶制與瓷質磚、隔熱隔音材料、衛生陶瓷、技術玻璃等產品產量保持平穩增長。
2、建材產品平均出廠價格持續上漲
今年以來建材產品平均出廠價格持續上漲。1-7月份平均比上年同期高6.3%。其中,7月份全國水泥平均出廠價格316元/噸,環比下降1.5%,1-7月份平均出廠價格312元/噸,比上年同期高23.7%;平板玻璃價格繼續微幅回落,7月份全國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格70.6元/重量箱,環比下降0.3%, 1-7月份平均出廠價格70.6元/重量箱,比上年同期高12.5%。
3、建材行業經濟效益增長顯著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利潤總額1762億元,同比增長28.3%,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2.1個百分點。其中,水泥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0%,利潤總額334億元,同比增長247.9%;平板玻璃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6%,利潤總額53億元,同比增長85.1%;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新型墻體材料、建筑用石加工、技術玻璃、玻璃纖維及制品、非金屬礦加工等建材主要產業經濟效益水平均表現良好。
預計今年1-7月份規模以上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利潤總額2100億元,同比增長26.9%。
4、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微幅增長
今年以來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上半年恢復同比增長0.8%。1-7月份建材行業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2%,增幅有所回落。其中建材非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仍大幅下降10.8%,建材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是維持建材行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
5、建材出口金額降幅收窄,進口保持穩定
今年上半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金額153.4億美元,同比下降4.6%,降幅比1-5月份收窄7.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9.6個百分點。其中陶瓷磚、建筑用石出口金額仍分別大幅下降29.7%、22.9%,但降幅較上月均有明顯收窄;其他主要進口商品中平板玻璃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0.2%,玻璃纖維及制品、水泥混凝土制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速有所加快,石棉制品出口恢復增長。
今年以來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進口保持穩定增長,上半年進口金額95.2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平板玻璃、大理石和花崗石荒料、玻璃纖維及制品、石英玻璃、導電玻璃等商品進口數量均保持增長。
預計1-7月建材出口總額185億美元,同比下降3.7%,進口持續保持平穩增長。
二、建材行業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變化
1、建材行業增長的“雙引擎”驅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以來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建材基礎材料產業明顯的恢復性增長帶動行業整體增長,另一方面,近年來建材基礎材料產業一直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成為建材行業平穩增長重要基礎保障。今年上半年規模建材基礎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2%,為建材行業增長貢獻7個百分點,建材加工制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7%,為建材工業增長貢獻6.2個百分點。當前建材加工制品業產業規模占到建材行業的45.2%,與基礎材料產業規模比重為0.92,且近幾年持續保持穩定增長,為建材行業增長提供了堅固的基礎保障,與基礎材料產業共同推動行業增長。目前,建材行業增長的“雙引擎”驅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2、產業轉型升級逐漸成為提升行業效益的核心動力
近年來,受傳統市場需求走弱及建材消費市場轉型影響,建材基礎產業延產業鏈延伸以及下游產業發展明顯加快。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產業規模達到水泥產業規模的1.33倍,技術玻璃產業規模達到平安玻璃的3.04倍等,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同期建材加工制品業規模以上企業數增加846家,平均規模同比擴大8.6%,基礎材料產業減少54家,但平均規模擴大13.8%,企業盈利能力也在同比提升。今年上半年建材新興產品所在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2.3%、8.9%,規模比重均占行業的30%左右,投資規模占行業的44%,后續發展動力仍然相對充足。建材產業轉型正逐漸成為行業效益提升的核心動力。
三、當前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
1、建材行業需求增長依然偏弱
今年以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呈現回落態勢,1-7月份同比增長8.3%,比上半年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從投資產業結構看,今年前7個月,僅制造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等行業投資增速高于2016年全年增速,但今年以來也呈現回落態勢,房地產業投資增速持續下滑,1-7月僅為5.3%。
2、建材行業經濟效益增長主要來自價格因素
今年以來,受宏觀市場溫和增長影響,建材產品生產增長保持穩定,但效益增長相對明顯,價格上漲是其主要因素。在建材主要產品中,水泥出廠價格上漲明顯,是推動水泥行業乃至建材行業利潤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但在產能過剩背景下,水泥價格回升更多依賴行業自律,但當前行業自律基礎仍不甚牢固,一旦市場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動,自律效果或會有所弱化,影響到效益的平穩增長。
3、新增產能釋放有所加快
2015年全國水泥產能比2014年減少3000萬噸,2016年在市場平穩、效益回升的情況下,新增產能有所抬頭。經核查,2016年,新增熟料生產線35條,新增熟料產能4400多萬噸,全年凈增水泥熟料產能2000萬噸;水泥粉磨能力增長重新抬頭,2016年新增水泥產能2.7億噸,凈增1.7億噸。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實際水泥熟料產能18.9億噸,水泥產能35.9億噸。受產能增加影響,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僅61.8%,比上年同期低1.4個百分。
4、建材行業盈利能力仍有待提高
“十二五”以來建材行業雖總體上保持平穩增長,但總資產報酬率呈下降趨勢,2015年下降至近年最低點。2016年以來有所恢復,2017年上半年為9.6%,但總體仍處于低位。今年以來水泥行業經濟效益恢復明顯,上半年規模以上水泥行業銷售利潤率達到7.3%,比上年同期上升4.7個百分點,但仍低于2006~2014年平均7.7%的水平,從水泥產業鏈結構看更是長期低于房地產行業利潤水平。此外,近年來水泥隨著水泥裝備技術水平提升以及環保需求,噸水泥投資成本大幅提升,大型、高技術水平生產線噸水泥投資已經超過600元,2013年以后水泥行業投資已經呈現出明顯的高端化、高投資特征。水泥產業升級和轉型仍遠未完成,其需要的資金投入仍然巨大,行業盈利能力仍需繼續提升。
三、建材行業全年形勢判斷
根據宏觀運行情況及相關政策性因素變化可以確定,今年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體持續保持穩定,建材行業面臨的宏觀市場環境將在需求相對偏弱的情況下保持基本平穩。同時,建材行業在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并加快去產能的預期下,市場供需平穩將得到較好維護。但是,由于目前建材產品價格和經濟效益回升基礎仍然脆弱,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并沒有真正實質性的緩解,建材行業新的增長點仍未充分形成等問題仍較為突出,2017年建材經濟效益持續穩定增長還存在一定的風險。
綜合判斷,建材行業面臨的宏觀市場環境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速略超過去年。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及上年下半年增速走高等因素影響,預計建材行業下半年將有所回落,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全年達到5.9萬億,增長12%,增長速度高于去年,全年利潤3900億元,增長13%。全年水泥產量24.2億噸,略高于去年仍低于2014年水平。
四、意見建議
(一)繼續維護行業運行基本面保持平穩
1、保證主要產業平穩運行
當前建材行業主要產業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但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及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也不斷加劇。因此行業自律、提振行業信心,以及加快磚瓦、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新型墻材等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的行業發展,就顯得更加重要。
2、保持建材主要產品價格持續穩定
現階段價格穩定是實現效益穩定增長的基礎,在當前供需關系仍然偏緊的情況下,確保行業自律有效實施更加凸顯作用。
(二)進一步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堅決遏制新增產能釋放,確保行業產能總量不增長
政府、行業、企業應共同努力,切實管住新增產能入口,為行業實現供給側改革總體目標提供緩沖期。
2、建立錯峰生產長效運行機制,全面推行錯峰生產
在需求有限的形勢下,行業企業應主動調節供需關系,維護市場平衡,同時為減少環境污染做出貢獻。
3、加快培育新興市場
鼓勵和引導既符合產業政策方向又能滿足社會需求升級要求的產業加快發展,加大培育相關市場,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進一步推動建材工業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