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下旬開始,玻璃期貨主力合約隨著工業品板塊的回調而迅速回落,迄今跌幅超過7%。節后第二個交易日,玻璃期價大幅反彈,但漲勢未能延續。目前主力1801合約交投于1358元/噸。
分析人士認為,在環保趨緊預期下,現貨企業有挺價意愿,玻璃期貨或在短期出現反彈,但中長期來看需求不振難以給價格持續支撐。
玻璃行業利潤下滑
現貨市場上,截至周三,各地玻璃現貨5mm浮法玻璃平均價格為1557.59元/噸,9月份以來全國玻璃價格整體持穩偏強,9月底重點城市浮法玻璃均價報1589元/噸,為年內新高,9月份累計漲幅為2.5%。沙河地區主要廠庫基準品報價維持在1400元/噸之上。
玻璃生產銷售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分地區來看,華北沙河地區價格持穩為主,出庫有所增加;華東地區穩中有漲,華中地區玻璃企業報價上調,華南地區玻璃價格持穩。
“今年7月份以來,隨著國內環保嚴查推進,我國純堿行業去產能加速,價格迅速上漲,其中華北地區純堿價格在7月至9月末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就漲了30%以上,純堿價格升至近六年新高。”業內人士分析說,在玻璃的生產成本中,純堿大概占據三分之一。據中國玻璃期貨網數據,目前河北沙河地區玻璃生產毛利率已經由此前的20.05%下滑到了12.21%。
生產線與庫存方面,據介紹,截至本周,我國浮法玻璃生產線總數360條,總產能12.88億重量箱;生產線開工數237條,生產線開工率65.83%;生產線庫存3151.00萬重量箱。
供給博弈需求中期或偏弱
進入“金九銀十”旺季以來玻璃市場供給總體持穩,9月僅有沙河長城玻璃三線冷修復產,沒有生產線冷修停產。截至9月底,全國在產玻璃產能為9.4億重量箱,環比8月微增300萬重量箱。
“產能增速的放緩,一方面是受環保影響,冷修復產阻力增加所致。同時,由環保引發的各類限產措施對整個產業鏈開工的影響猶存,尤其是隨著北方進入采暖季和霧霾季后,對沙河等地玻璃生產企業的影響或將有所放大。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走弱的現狀導致潛在產能投放意愿減弱。從前8個月地產指標來看,無論是商品房銷售還是開發投資,均呈現下行態勢。作為浮法玻璃的最大需求來源,中長期來看,其影響可見一斑。”
拋開需求端,從供給端來看,有分析人士表示,沙河地區限產及違規項目停產整頓有望提振玻璃期貨價格。
短期來看玻璃市場供需有望維持平穩,進入“銀十”后需求仍有支撐,供給端在環保大旗下不確定性猶存,玻璃生產企業或維持節前的挺價姿態并推動期價走出一波短期反彈行情。“但中長期而言,依然維持偏弱觀點。操作上,建議觀望或輕倉短多為宜,中線維持逢高沽空思路,入場區間1350元/噸-14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