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年總產值近1.5萬億元,內外銷比例約1∶1;近3年來,全行業進出口額穩定在逾200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左右;2016年,全行業共公布專利260552件,占全國輕工業的33.73%,同比增長9.54%;今年1~6月,全行業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609.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上半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為156.85億美元,占制造業貿易總額的25.74%,同比增長11.11%。”日前,在上海舉辦的第54屆世界五金大會上,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用這樣一組數字向全球同行展示了我國五金行業的發展實力。
據悉,這是時隔11年后,已有108年歷史的世界五金大會第二次走進中國。本屆大會吸引了全球五金界近500名精英參加,中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瑞典、澳大利亞和日本這8個國際五金及家居用品協會聯合會(IHA)成員國協會代表分享了各國經濟及行業發展趨勢,并圍繞“互聯網時代五金生產與流通的發展方向”這一主題進入了深入交流和探討。關注消費需求、加大線上銷售和新技術運用力度,是他們提及最多的方面。
“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制造2025戰略等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近幾年來,我國五金行業創新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但結合剛剛出爐的十九大報告中有關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等要求,當前,我國五金行業亟待解決品牌影響力不大和智能化生產程度不高的問題,要在滿足市場有效供給和日益增長的中高端產品需求上持續發力。”第54屆世界五金大會主席、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理事長石僧蘭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出席本屆大會的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強調指出,作為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五金行業涉及的產品門類繁多,包括工具、鎖具、廚電、衛浴等。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五金行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五金行業通過不斷創新發展,已經成為新興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目前,我國五金制品在產量和銷量上有多個品種躋身全球第一,但整體設計能力、生產工藝、質量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櫥柜五金件為例,它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櫥柜的整體性能和使用壽命;還有鉸鏈,不但要連接柜體和門板,還要承受門板的重量,如果質量不過關,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就可能會前仰后合,溜尖掉角。建設制造強國,不僅要看國之重器的質量和水平,更離不開以五金為代表的工業基礎品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
據石僧蘭介紹,經過這些年的引導和轉型發展,我國五金行業涌現出了一批好企業、好產品,不少企業的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甚至不遜于世界知名企業,但因為品牌影響力小,不被消費者認識,難啟國內高端市場。實際上,我國五金高端市場絕大多數產品為OEM產品,即由國內企業制造,又出口轉內銷服務本地消費者的。“缺乏高影響力的品牌,主要與企業做品牌的意識不強有關。五金行業不少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眼下還只滿足通過OEM生產掙簡單的加工費,或者將國家出口退稅政策作為盈利空間。”石僧蘭補充道。
當前,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趨勢。五金行業作為傳統制造業,也邁開了“互聯網+”“+互聯網”的發展步伐,為提升效率和工藝水平,不少企業引用了機器人和智能物流系統,海爾和老板電器等企業更是領先同行,分別推出和投入使用了智慧廚房互聯工廠和數字化智能制造基地。“但就整個行業而言,智能化程度還很低。一些企業因為缺乏熟悉互聯網技術的人才,也沒有構建相應的技術體系,而無法與京東等這樣的新零售商實現產銷對接。”石僧蘭焦急地說。
針對目前的發展現狀,辛國斌希望國內五金行業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有關要求,從梳理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以及產業技術等瓶頸和薄弱環節入手,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同時,順應智能制造發展趨勢,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和智能裝備在企業的全流程和全產業鏈中的應用。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建議國內五金制品行業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機會,加強國際合作,分享技術資源,拓展應用空間,提升行業形象。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執行理事長張東立則表示,面對國內消費升級加快、內需持續增長和全球經濟復蘇的大好機遇,全行業將恪守質量第一、優質優價的理念,著力抓好科技創新和綠色智能制造,不斷提升價值鏈水平。
為了提升中國優質五金制品的品牌影響力,增強企業品牌發展意識,今年以來,中國五金制品協會與國家有關權威檢測機構攜手,在水龍頭、家居用抽屜導軌和鉸鏈產品中相繼啟動了中外產品質量對比活動,向市場宣傳推廣優秀企業,助力國產高端五金制品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