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日,第二屆中國綠色木業大會暨第十屆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大會在福建省南平市召開,由芬蘭貿易投資旅游促進總署、芬蘭鋸木產業協會、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芬蘭木·秀于林”芬蘭木業推廣項目共同舉辦的芬中木材保護研討會同期召開。
中國木材工業保護協會會長陶以明、木材節約發展中心主任劉能文、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胡潤華、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處長劉敬疆、芬蘭經濟事務與就業部部長顧問ReimaSutinen、南平市建陽區副區長陳文藩,以及來自中芬兩國鋸木加工、木材流通、木材防腐、阻燃、干燥、改性行業的近350多位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出席大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木材進口國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國,全社會對木材的剛性需求越來越大,到2020年將達到7億立方米。2017年開始,中國全國范圍內實施了對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的全面禁止,中國木材資源的結構組成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時,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裝配式木結構建筑的推廣,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使得中國對木材及木制品的需求進一步增加。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如何兼顧社會建設的保障,一方面需要加大國家儲備林的建設,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國際產能合作”的方式,填補木材資源的缺口。
陶以明在發言中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從事木材防腐、干燥、阻燃、改性等木材保護生產經營企業已超過1000家,“十二五”期間,防腐木、熱處理木材、改性木材、重組木、木結構產業的增長均超過30%,發展勢頭良好。中國木材保護行業,已經進入了加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優勝劣汰,綠色發展的新時代。針對木材保護行業的機遇,陶以明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加快政策研究,為發展木材保護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二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行業發展技術水平;三是加快標準建設和市場監管,規范木材保護行為;四是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強化企業和行業自律;五是擴大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增強國際同業競爭。
中國木材保護協會副會長、高級工程師黨文杰在演講中介紹了工信部《木材防腐行業準入條件》、《中國木材保護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木材防腐行業的主要標準體系、產業分布、發展趨勢以及樹種應用。
應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的邀請,芬蘭著名防腐木生產企業Tammistonpuu公司的銷售總監EeroKettunen和芬蘭著名炭化木生產企業芬蘭炭化木有限公司(SLP)中國區首席代表梁英麗與大家分享了芬蘭在防腐木,以及熱處理木材的生產、科技、研發、營銷和廢棄物回收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據介紹,由于氣候寒冷、生長緩慢,芬蘭的赤松和云杉具有很好的強度特性。盡管大多數結構最終產品具有良好的自然特性,但所有鋸切的木材都必須進行應力分級,芬蘭鋸材強度等級分為C18、C24、C30、C35、C40。芬蘭的防腐木是禁止使用CCA類防腐劑的,其對人體健康更加安全。芬蘭的碳化木也具有零添加、安全環保的特性,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木屑均經過收塵再次回收利于,甚至可以用來烹飪食物。芬蘭的木材加工技術,以及生產理念十分值得中國木材保護行業借鑒,中芬兩國間也存在木材行業國際產能合作的空間和契機。
“芬蘭木·秀于林”芬蘭木業推廣項目啟動于2015年,是由芬蘭鋸木產業推動,芬蘭政府支持的,旨在推動中芬木材與木制品貿易的國家級推廣項目。在中國產業的大力支持以及項目組的努力下,芬蘭木材對我國出口量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增長,2017年1~9月芬蘭對我國鋸材出口達到132萬立方米,同比增長77%。推廣項目所取得的成績吸引著更多的芬蘭木業企業加入進來,企業類型呈現出從原材料向深加工產品發展的趨勢,側面反映了中國市場對進口木制品需求的變化。
芬蘭赫莎木業、芬蘭云尼卡拉木業、芬蘭麗斯湖木業、芬蘭盧娜木業、芬蘭柯氏木業、芬蘭谷莫木業、芬蘭柏奇木業、芬蘭炭化木有限公司、芬蘭維森木業席會議并與中國木業企業進行了交流。
據了解,本次芬中木材保護研討會是“芬蘭木·秀于林”芬蘭木業推廣項目本月在中國舉辦的一系列活動之一。在第二屆中國綠色木業大會暨第十屆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大會前夕,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召集中國領軍防腐木和炭化木生產企業與芬蘭木業代表團共聚一堂,以圓桌會談的形式共同探討了兩國企業如何加深對雙方產業常用規格、等級、價格、物流等因素的了解,共同開發中國防腐木和炭化木市場潛力,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