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林業發展以"綠山富民活行業"為目標,認真落實國家"林業產業政策要點"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關于把荒山、窮山變成秀山寶山的指示精神,緊緊抓住"森林重慶"建設機遇,以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為抓手,全力推進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木竹加工、苗木花卉、中藥材、生物質能源六大支柱產業建設。 近日,重慶市提出,要在全力打造森林工程、穩步推進造林綠化和林業生態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推進林業產業建設,到2017年,實現林業總產值500億元。 重慶市林業局局長吳亞介紹說,近年來重慶市林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日益顯現,林業總產值2008年達到了174億元,是2000年24億元的7倍,農民在林業中人均收入達到336元,培育龍頭企業68家,林業特色鄉(鎮)60個。林業產業發展步伐顯著加快,產業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工業原料林基地600萬畝、優質筍竹基地213萬畝、柑橘基地95萬畝、以花椒為主的香料基地100萬畝、蠶桑基地60萬畝、中藥材基地150萬畝、以干果為主的森林食品基地70萬畝、花卉苗木基地20萬畝,基地林資源總量不斷增加。 全市林業產業化格局已初步顯現。據統計,該市已建成市級及以上森林公園72個,太極集團、新華集團、華邦集團等實力雄厚的集團公司已投入巨資開發數十家森林公園,提升了森林公園檔次。2008年,重慶市森林旅游人數達1968.67萬人次,海外游客92萬人次,實現森林旅游收入7.63億元。全市從事林板、林紙加工的企業21家,制漿30萬噸,林板15萬立方米,400萬樘。以香港理文公司、香港九龍公司、龍章公司為主的年產95萬噸紙漿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基本形成了以林漿紙為主導,家具工業為支撐,人造板、竹制品為輔助的林產加工業發展格局。通過大力引進、培育花椒、筍竹、油茶等優良品種,有效帶動全市森林食品龍頭企業的較快發展,一批以驕王牌花椒、金佛山方竹筍、包黑子鮮食筍、秀山金銀花等為特色的品牌產品不斷涌現。建成1個市級林木種苗示范基地,15個中心苗圃,6個現代化苗圃,年產苗木花卉15億株。全市以油桐為主的生物質能源基地林發展到10萬畝,全市規劃發展油茶基地240萬畝,目前在6個區(縣)開始試點。以金銀花、杜仲、厚樸、青蒿等為主的中藥材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基地總規模近150萬畝,年產值超過20億元。 "三農"問題的核心 農民增收如何破解?林下經濟成為時下重慶農民致富增收的一大亮點。記者了解到,依托"森林重慶"建設,各地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林下循環經濟,探索出一批以林禽、林畜、林果、林藥、林菌、林蔬、林糧等為特色的成功經營模式。其中,榮昌縣以麻竹筍加工剩余物為原料,引進重慶能威食用菌開發公司,在該縣峰高、榮隆、遠覺、雙河等地建立林菌種植基地2000多畝,產蘑菇1800噸,產值720萬元,畝均增收3600元。武隆縣發展林下經濟近7萬畝,每年林下經濟可增加收益9386萬元,其中林糧5萬畝,年收益4000萬元;林菜5000畝,年收益1000萬元。石柱縣常年保持在地黃連5萬畝,年均新栽和收獲黃連1萬畝,產量1800噸以上,約占全國的60%,產值7200萬元--據統計,全市有228萬農民參與"森林重慶"和林業產業建設,投入工日1185萬個,務工收入達6.88億元。此外,重慶市通過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有力地推進了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村人口就業和農民增收以及新農村農業組織化建設。 吳亞說,今后幾年中,重慶市將重點抓好森林旅游業、森林食品業、木竹加工業、苗木花卉業、生物質能源、森林中藥材等六大綠色產業發展,建好速豐林基地、優質筍竹基地、森林旅游基地、花椒基地、苗木花卉基地、中藥材基地、生物質能源基地、野生動植物馴養繁殖基地等八大產業基。到2012年,培育龍頭企業100家,林業特色鄉(鎮)100個,林業年產值達到250億元;到2017年,實現林業年產值500億元。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