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自2015年供給側改革提出以來,我國各地陸續實施“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成為各行業往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出現的次數由去年的四次提高到今年的八次,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次成為焦點。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去年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成效明顯,在2018年十三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去產能”目標: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鋼鐵、煤炭行業再次引熱議。
對比鋼鐵、煤炭行業,鋁行業受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影響同樣較為明顯。2017年,針對重污染過程多發情況,環保部為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出臺了“2+26”城市采暖季限產政策并于2017年11月15日正式落地實施,鋁行業多地企業陸續落實去產能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電解鋁及氧化鋁產能,然而,實際減產量仍然沒有達到理論減產量的規模。
近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出現大氣重污染情況,對于此次空氣重污染成因,環保部組織大量專家解析并向“2+26”城市發重污染預警函并啟動督查。可預計的是,這對鋁行業繼續減產肯定是契機,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否又是一連串企業被停產呢,未可知。顯而易見的是,鋁行業在節能減排、高質量發展上還需大費工夫。
鋁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僅靠政策風向是遠遠不夠的,企業探索新技術新產品,才能更好地解決新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高質量發展根本在于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隨著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我國經濟下一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已經成為可能,他認為,當前轉向高質量發展具備很多有利的基礎性條件,在過去五年,zui終消費的上升、服務業占比的提高大大增強了經濟運行的穩定性,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全球價值鏈的變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機遇。
2016年7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進一步強調制造業在我國經濟的重要地位,“中國制造2025”的升級為我國鋁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為鋁行業的發展指路引航。鋁行業只要迎風而上,進入高質量發展指日可待。
推動鋁加工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鋁行業各企業補創新短板。由“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是近幾年來我國企業發展的目標,增強我國鋁行業的核心創造力,同時,推動鋁行業從數量的擴展向質量提升的戰略性轉變,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之一,做好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
推動鋁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鋁行業各企業拓展應用,2017年10月19日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強調我國制造業要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徑,做好裝備制造業。我國鋁行業現階段低端產品供應過剩,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拓展鋁型材的應用成為鋁型材發展的當務之急,為鋁型材的發展尋找新的出路,包括家居、汽車、航空器等領域的應用。
推動鋁行業高質量發展更需要去除金融杠桿,我國鋁行業杠桿率較高,據統計,2016年1-5月,國內規模以上鋁加工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56.3%,比2015年同期上升1.6%個百分點。盡管低于同期全國有色金屬工業平均64.4%的平均水平,然而對比國外鋁加工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都在50%以下,我國鋁加工企業資產負債率偏高。這需要我國鋁加工企業努力以市場為導向,努力降低金融杠桿。
推動鋁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需要注重環保事業、發展綠色產業,節能減排一直以來都是鋁行業發展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為降低鋁加工企業排放量、提高廢鋁回收利用率,不少企業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中國鋁業公司從電解鋁用小材料研發為基礎,對電解鋁開展提質增效和安全生產工作,目前自主研發生產的兩萬多噸防滲料成功下線,并應用于下屬一些企業。土壤環境管理司邱啟文司長曾就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表示,鼓勵企業研發引進領先技術裝備對兩廢進行綠色化、資源化利用,做到吃干榨凈,達到廢物趨零排放。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速度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可能,中國鋁行業將不斷面臨各類機遇與挑戰,中國鋁行業需要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把擴大應用放在突出位置,有效去除金融杠桿,深度發展節能減排事業,增強全國強化國際產能合作,探索一條屬于鋁行業自己的專業化、特色化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