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3月22日,安泰科2018年有色金屬市場報告會在北京舉辦。安泰科咨詢研究中心主任姚希之指出,在供給側改革推動下,2018年電解鋁產量增速或顯著回落,產量天花板逐漸出現,但上半年或面臨較大過剩壓力。
供應基數較高
數據顯示,2017年關停產能超過350萬噸,未投產規模超過150萬噸,電解鋁運行產能顯著下降。截至2018年2月底,電解鋁運行產能同比下降5%。
姚希之表示,2018年具備投放能力的新建電解鋁產能約270萬噸;采暖季關停的電解鋁產能,以及完成產能置換的電解鋁產能將陸續進入投放階段,全年供應基數依然較高。從上半年看,隨著采暖季結束,錯峰生產的電解鋁產能約90萬噸或逐步近期復產。不過,在當前的價格下,近40%運行電解鋁產能虧損,對新項目投產有一定抑制作用。
安泰科預計,上半年累計產量同比下降2.0%,全年預計在3800萬噸,增幅為3.6%,增幅下降8.7個百分點。
姚希之指出,電解鋁成本存在下降的可能性。采暖季步入尾聲,關停的鋁用炭素和氧化鋁產能將逐步開啟。上半年炭陽極、氧化鋁階段性供應緊缺局面有望改善,價格具備回調的可能;同時,煤炭價格當前庫存高,面臨價格下行壓力;這些因素共振或帶動電解鋁生產成本下行。
原鋁內需動能不足
鋁下游應用主要集中于建筑、交通和電子電力行業,約占總需求的60%以上。
姚希之認為,受大環境影響,原鋁內需難現上年強勁增長態勢。特別是傳統鋁消費領域建筑、電子電力等投資增速呈持續回落態勢,對2018年內需增長構成壓制。
從上半年情況看,盡管當前對原鋁消費預期總體向好,但內需增長動能的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同時,鋁材出口面臨較大壓力。隨著金融行業監管日趨嚴厲,銀行信貸規模不斷收縮,未來中小型鋁企業及貿易商的資金流動性將面臨較大壓力。預計全年中國市場原鋁消費量為3760萬噸,增速6.0%,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市場總體過剩。
總體看,2018年上半年高庫存、需求不及預期以及成本下行等因素疊加,鋁價面臨較大下跌風險;隨著市場供需向緊平衡格局趨近,下半年鋁價有望逐步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