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裝配式建筑有著高效環保等優點,在政策的支持鼓勵下,這種新工藝的發展或將帶動國內行業轉變。
從2016政府將其作為國家重點工作方向以來,到2018春節前披露的各地區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少城市已經把“裝配式建筑”當成了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只要把預制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成了。目前國家認可和推廣的主要含三種:預制鋼筋砼結構、鋼結構和木結構。
那么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到底優勢在哪里。與之對應,傳統裝修工藝又真的要涼了嗎?
裝配式建筑高效環保,帶動國內行業轉變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裝修相比優勢明顯,首先可以節省資源。可節水60%、節省木材80%、節省其它材料20%、減少垃圾80%、減少能耗70%;其次可以帶動設計、建材、裝飾等50多個關聯產業產品的技術創新,提高建筑品質;建筑產業現代化還能減少用工50%、縮短工期30%-70%,促進行業生產集約高效、可持續發展。
裝配式還帶來行業整體工藝和思維模式的轉變。以衛生間舉例,傳統裝修必須先完成防水、回填、再貼磚等動作。但裝配式則把整體的產品先拿到工廠來做安裝,讓現場裝修變得更簡單,同時能提供更多收納空間。此外因為預制構件在工廠半機械化生產,不會產生太多建筑垃圾,也比工地安全。
政策推動,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中國人口紅利在減少,用工成本不斷上漲,用技術減少人力成為趨勢,所以國家重新提出了發展裝配式建筑。2017年,住建部發布《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比重達50%,新開工全裝修成品住宅面積達30%,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40%。
自此各地頻繁出臺全裝修、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政策,“毛坯房”將逐步從房地產的歷史舞臺上退出。未來房地產市場“全裝修”100%覆蓋如此大的市場,開發商紛紛進入裝修領域。
以蘇州為例,到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筑面積要達到同期新開工建筑面積的25%以上。蘇州某規模最大的裝配式建筑構件生產基地,設計有5條PC生產線和1條鋼筋生產線,建成后每年可生產150萬-180萬平方米PC構件,年產值約10億元。以一個建筑面積20多萬平方米的居民小區為例,該基地只需四到五個月就可完成所需墻板、樓板、樓梯等混凝土預制構件的生產。
價格高居不下,取代傳統為時尚早
任何模式的模式,最終都需要市場的檢驗,而消費者買單與否,最根本還是價格問題。國內裝配式還停留在“說起來又快又便宜,用起來又慢又貴”的階段。因為沒有大規模生產,不能突出規模效益。工廠生產預制構件及模板的過程,隱形工期被拉長,再加上灌漿料的成本高,節點防水施工要求更高,在目前的施工水平下,建造速度還趕不上傳統的方式。
一系列原因導致裝配式價格不降反漲。2016年北京地區,多高層鋼結構,造價增加了150元/㎡左右;裝配率只有30%鋼筋砼結構,造價增加了200元/㎡;上海地區裝配式建筑在裝配率40%情況下,造價增加400-500元/㎡。理論上當生產達到一定的規模后,經濟效益才能逐步顯現出來。在30%的裝配率情況下,超過十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造價會有所下降。
質量設計能否升級,終端零售任重道遠
在質量方面由于裝配式建筑實行全裝修,弱化了裂縫問題。而構件間的連接,對生產精度及現場安裝工人的專業要求非常高,傳統的現場澆灌模式成熟,物料基本不會浪費,工時利用率高,風險低。
很多人不愿接受裝配式建筑,因為不希望和別人家“一模一樣”。其實已經有裝配式廠家開始對戶型設計下功夫,不斷升級預制模板的款式。比如整體衛浴及住宅產業化系統集成產品制造商蘇州有巢氏整體衛浴公司,不斷升級整體衛浴行業智能制造和用戶定制生產新模式。
事實上裝配式在國外早已被證明是行業趨勢,美國住宅建筑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日本作為地震多發國家,裝配式建筑也占到宅建筑的80%。裝配式建筑已經被驗證是可靠和值得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