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這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時間表”。
新舊動能轉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在濱州市鋁行業協會會長、魏橋創業集團副董事長張波的腦海里有一張藍圖:濱州的5000億級鋁產業集群建成之時,以鋁水為圓心,外圍第一環是初級制造的鋁棒,第二環是中端制造型材,第三環是高端的汽車零部件;鋁在濱州當地經過幾次加工,附加值大幅提高,單位GDP能耗大大降低,高新制造技術和研究人才被吸引進入濱州。相對應5000億產值的是濱州制造業水平的提高,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與之相配套的是技術工人產業工人的綜合素質大大提升。
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精神,率先垂范新舊動能轉換
從幾內亞、印度尼西亞的礦石原料基地,到濱州的氧化鋁、電解鋁一直到高精鋁罐體材料,張波全程見證參與了濱州鋁產業鏈條的布局建設。然而到今天,對于濱州鋁產業鏈條的拉長鐓粗,他探索的步伐仍沒有停下來。他告訴記者:“作為行業領導者,作為區域骨干企業,魏橋創業集團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精神,對新舊動能轉換率先垂范。”
對照全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精神,近年魏橋創業的發展理念與之高度契合。
記者已經多次走進魏橋創業600千安電解鋁生產車間,然而最近的一次,卻是產生了疑問:聽不到聲音,看不到灰塵,聞不到氣味,“車間放假了嗎?”車間偶然閃過的工人或半空劃過的天車提醒記者:“一切都在正常工作。”在2015年6月該工程項目的成果鑒定會上,包括多位院士在內的國內頂級鋁產業專家團隊一致認定:該項目的排放標準已達到歐盟標準,項目的環保技術達到了全世界同行業最好。該生產線創造了單槽容量最大、噸鋁投資最少、液態鋁質量最好、能耗最低、生產環境最優、自動化程度最高、用工最少“七個之最”,打破了世界超大型槽體的紀錄。
即便如此,魏橋鋁電在600千安電解鋁項目上研發的步伐從未停留。2017年6月,該項目設計單位東北大學設計研究院的毛繼紅教授向記者表示:與魏橋鋁電的合作目標是將企業排放標準減少70%以上,不斷提升環保技術,整個生產過程達到零排放。
2017年9月,通過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技術,魏橋創業集團又在該項目首批開展電解鋁煙氣超低排放改造試點工程。驗收檢測報告數據顯示,改造后的廢氣外排指標顆粒物2毫克/立方米左右、二氧化硫10毫克/立方米左右、氟化物1毫克/立方米左右,遠低于《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5-2010)要求的20、200、3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標準,實現了超低排放,位居國際先進水平。今年,魏橋創業集團進一步加大了電解鋁超低排放改造推廣的力度,把各類排放降到最低。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近年來,記者多次參與魏橋創業集團的內部各種會議,總能聽到集團董事長張士平的鏗鏘言辭:“只要有辦法,在環保上花多少錢我們都舍得!”近年來,魏橋創業集團累計拆除了7個電廠的46臺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78.6萬千瓦;投資69.3億元,完成了所有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投資6.5億元,完成了所有熱電項目的煤場全封閉改造,真正實現了“燃煤不見煤”。超低排放改造后,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濃度分別為15毫克/立方米、25毫克/立方米、1毫克/立方米左右,遠優于天然氣發電機組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50毫克/立方米、煙塵5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標準。
而一向被視為氧化鋁行業難題的赤泥,在魏橋創業持之以恒地探索下,也得到了新的試驗應用——首批150萬噸被處理過的赤泥應用在了濟青高速拓寬改造工程5公里試驗路基。
通過技術、人才、研發創造新動能
“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是要找到新的動能!”張波認為新動能關鍵在技術、在人才、在研發。而他尋找動能之源的步子早在幾年前已經邁出。2017年6月底,魏橋鋁電與蘇州大學簽署校企合作協議:成立高端鋁材料制造及應用技術研究院,全力在高端鋁材料制造及應用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而此前,企業先后與東北大學、中南大學、中科院金屬所等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
2018年4月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張波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今天上午剛與中南大學簽署一份合約,內容是在鄒平縣建立中南大學院士工作站。而在4月11日,張波又如約抵達上海,與有關的汽車設計單位、汽車制造單位商談聯合建立高端鋁材料汽車零部件研發機構。張波坦言:“研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汽車核心部件的輕量化替代研發上,我們企業不惜重金,允許研發人員失敗,給他們充裕的時間,這個成果出來了,對整個國家的新能源汽車和汽車輕量化都是有貢獻的。這樣的研發,花再多的錢也值。”
目前,魏橋創業的鋁產業已經引領著世界最先進的低能耗鋁冶煉技術;擁有可替代進口的高端包裝鋁材加工能力并出口到十幾個國家。在新的研發動力引領下,魏橋創業的未來新布局是把鄒平和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基地打造成汽車輕量化配套基地,為汽車廠家提供全鋁車架、底盤及核心零部件配套服務。
紡織板塊新舊動能轉換有條不紊推進
而在魏橋創業的另一世界最大產業——紡織板塊,新舊動能轉換已經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主動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智能化改造。自去年以來,集團投資7000萬元,對70萬紗錠普通環錠紡進行了技術改造,改為緊密紡,生產效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主動淘汰相對落后的10個有梭織布分廠12668臺織機,集中精力提高先進噴氣織機的生產效率。投資1億多元,購進異纖分離機,用先進設備把好原料質量關。
提高技術攻關能力,加快新產品開發。推進漢麻高支化、云母涼感面料、萊賽爾、舒彈絲面料等項目開發,開展相相變調溫紡織品研發、蓄熱及發熱紡織品研發以及與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合作的生物基錦綸56開發應用等項目。在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暨2019春夏流行面料入圍評選中,該公司有五款面料獲得大賽優秀獎。“艾維天然抗菌紗線及面料研發”、“石墨烯改性纖維功能性紡織品研發”等三個項目入選了山東省2018年第一批技術創新項目。積極對接品牌客戶,結合終端需求規范趨勢分析和項目策劃,進一步調動了企業的研發資源。組織了高彈牛仔、雙織軸陰陽色、無PVA上漿等攻關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